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99节(2 / 3)
句,只是出于自己既是宗室,又是礼部尚书的双重身份,同时也为给皇上搭个可以表明决心与态度的台子。
至于效果,从皇上当众说出的那番驳斥他的话传出去后,为皇上在民间赢得的诸多支持与赞誉上,就能看得出效果。
这也使得陛下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地公开那些历史真相,一心为民、为大安、为后世考虑,勇于担当的形象深入人心。
这是他何广成的大功劳,结果这人竟然拿他当时的劝阻做借口,粉饰自己的私心,着实将他气得不轻。
但是在这个风口浪尖上,他也只能口头上训诫几句,不好直接处置对方,以免显得自己心虚。
以这种杀鸡儆猴的方式惩治几位官员后, 总算没人再敢跑到正宁帝面前说三道四,勾起正宁帝心中的那点心虚。
随着时间再次来到即将举行亲耕礼的日子,有了二人在去年默契配合的成功经历在前,正宁帝可谓是身心轻松, 毫无压力。
何殊也没有什么压力, 将注意力都放在玉米、土豆种子的分配上。
从今年起, 这两种作物就算是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采收后,自行留种即可, 大半都可用来食用。
关于玉米与土豆的食用方式与禁忌,都已随着这两种作物的推广种植, 告知给百姓知道。
去年为了给三公主减轻思想压力, 何殊特意将东宫存的种子拿出一部分,让东山府的受灾百姓在洪水彻底消退后补种上。
虽然种得比较晚,但是因为那边的气候还算温暖,后来的收成还不错, 由朝廷拨款, 让当地官府购回那批收获留种后,完全可以在今年免费发往给那些受灾百姓种植。
当然, 不管是什么地方,都需遵循一个原则,就是种植这两种高产作物,尽量用荒地或次等地, 还需轮种,好地主要用来种植小麦与水稻在、大豆等大安传统植物。
土地是广大农村百姓的根本, 官府一再宣传强调用好地连续种植这种高产作物, 会让好地变成废地的危害, 百姓当然也不敢冒险。
虽然何殊很希望百姓们都大丰收,不仅能让百姓们早日实现温饱,也能让大安多建个可以装满粮食的储备粮仓,可是何殊更清楚不能急功近利的道理。
不在最初之际,就定下相应的规则,让相关规则深入人心,后来再想扭转百姓已经养成的习惯,不仅艰难,还会难以成功。
借朝廷在邸报上公开那些被篡改的历史真相后,何殊终于决定借此机会,挖掘出邸报这一早就存在的利器的潜力,让其实现更多功能,类似报纸的功能。
在当前的这种大环境下,何殊不敢正式开报社,实现所谓言论自由,因为步子迈得太大,就容易出现失控局面。
但是借助早就存在的邸报,宣扬朝廷的某些最新动态与决议,适当引导一下民间舆论,让各地百姓也能通过邸报中可公开部分的内容,及时了解朝廷某些政令的修改与实施情况,官员的一些升迁消息等,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听到何殊的这个构想,正宁帝有些不大理解。
“朝廷颁布的政令,公开的决议,为何要让普通老百姓知道?就算我们这些年一直推教化工作,可是真正识字的百姓,终究只是少数,他们能懂什么?”
何殊耐心解释道,“正因他们不懂,我们才要努力让他们懂,鼓励他们主动去了解,去关注,甚至是参与某些政令的制定与实施,让他们意识到,大安不仅仅是我们老何家的大安,同时也是他们的大安。”
例如此前的税改方案,在具体实施时,也曾根据通过不同方式提交上来的建议,进行综合的考虑后,做一些不影响核心内容的修改。
真要论起来,那其实就是一个让百姓初步参与到朝廷政令的制定与实施的案例。
在打压与处置掉一批带头抗拒税改方案的官员后,这几年来,新税改方案实施得相当顺利。
从中得到实在好处的普通百姓们,对缴税的事相当配合,那些掌握着大量土地的豪族迫于形势,不得不售出大量土地,从而减轻自家的税赋压力。
那些几世同堂的大家族,为了可以少缴税,也像何殊所预计的那样,纷纷选择分家分户口。
再加上农作物产量在近几年得到逐步增加,综合算下来,朝廷这几年的税收不仅没有减少,还少了许多因征税而产生的各种矛盾与纠纷。
毕竟就算是那些初时被糊弄,或是怀着质疑的态度,认为新税改方案中可能藏着陷阱的人,也不得不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承认这份真正惠及普通百姓的税改方案,是真的为老百姓好。
正宁帝不懂什么叫做主人翁思想,也不知道什么叫做国家荣誉感到与参与感,所以他很难理解何殊的这番解释。
“这大安,本来就是我们老何家的天下,也是所有大安百姓的大安啊。”
可是对于现在的那些普通百姓而言,只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或者是有人能让他们相信,跟着他们,可以得到更好的一切,他们还真不在乎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