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福门外,待漏院中,数位官员正坐在桌案前,等着仆役将粥品呈上来。1
今日是百官朝参的日子,所有官员无论品级高低都得早早赶到建福门外,等待上朝。来得早些的官员,可先入待漏院中稍作休憩,用些简单粥品。
原本待漏院只是一处遮风挡雪的地方,并不会提供什么吃食。
会有如此变化,皆因先前有一位官员当众饿晕在大殿之上,一下惊动了先帝。
此人刚当上京官不久,根本没银钱在长安置业,勉强在离宫门较远的坊里租了个民宅。每逢朝参日,他寅正起身,待到坊门一开,就火急火燎地往建福门赶,踩着最后的鼓声排队入宫。
这官员一路疲于奔波,哪里来得及买个胡饼垫腹?再到朝殿之上直愣愣站半天,便是铁打的身子也遭不住,这才闹出了个殿前失仪的笑话。
知晓其中内情后,先帝未曾治这位官员失仪之罪,而是下令将早朝的时辰往后推延两刻,又着令光禄寺的官员筹备粥品,送至待漏院中,欲让百官上朝前先垫一垫腹。
至此,文武百官才能在待漏院用上吃食。
久而久之,哪怕是一些住得近些的官员,也会提早来到待漏院中,一边用些温热粥点,一边与同僚谈些公事。
此时,外头天还黑着,屋内各处点上烛火灯台,诸位官员或是在享用热乎粥品,或是在闲谈。
叶怀信亦坐在其中,正与他的学生以及交好的官员说着事。
“孟冬之月,各州道的乡贡举人陆续都进京了?”
有官员恭声回道:“是,或是随各州道官员入住行馆,或是去了各家旅舍,都安置妥当了。”
叶怀信颔首,先不紧不慢地抿了一口乳粥,咽下之后,复又开口:“不日便是朝见、谒先师,着人看顾着点这些士子,莫要让他们闹出什么乱子。”
那官员点头,应了一声“喏”。
叶怀信久居高位,身上自然而然散发出迫人的气势,淡声道:“用粥品吧。”
此一出,其余人纷纷随之而动。
屋门处,陆陆续续进来了一些官员。其中四五位官员进屋后,有的去找自己交好的同僚,有的随意寻了一处桌案坐下,各有不同,但等他们坐下后,却不约而同地拒了仆役端上来的粥品,从怀中掏出了一个形状、大小都相似的油纸包。
其实自备吃食也算不得什么稀奇景,毕竟待漏院供应的粥品种类虽然不少,但喝久了谁都会腻。更不必提那食单子上的粥品几乎都是甜口,譬如乳粥、栗子粥、糖粥等等,即便是本朝人再怎么嗜甜,也经不住日日喝。
因此,官员们有时也会自己带些吃食,比如胡饼、蒸饼之类,周遭人对此早就习以为常。
可今日却有些不一样。
喝粥的官员们闻着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咸香味、辣香味,顿时有些坐不住了,用余光去瞄那些抓着油纸包的同僚。
只见一位方脸官员迫不及待地打开油纸包,隔着剩下油纸抓着那吃食,举起往嘴边送。
他一口咬下后,双手无意识地偏了一下,让周边人能清楚看清里头五花八门的小料。细长土豆丝、薄肉片、金黄色的捻头……隐约还能瞧见内里涂着的酱料。
记340;口感。从顶端咬下一口,方才显露其中精妙之处。
那面皮竟然是分作两层,内里夹了蛋液的!
稍加咀嚼,既能品到小麦与素油混合的香味,又能尝到内里鸡蛋的柔软,而均匀刷上去的咸香酱汁,解去三分油腻,与其余小菜一并丰富了口感。
翠绿的生菜咬上一口,仿佛还有清甜的汁水溢出;里脊肉在炸制之前,经过充分的腌制,眼下吃着一点也不干柴,滑嫩极了;薄薄一层的豆皮,在齿间被不断咬开……一口下去,尝到各种滋味,再没有比这更令人满足的了!
谢青章进食仪态一向很好,慢条斯理地用着鸡蛋灌饼,仿佛是在吃着什么天下难寻的珍馐美馔,一看就吃得很香。
偏生就是这幅从容模样,惹得周遭官员愈发眼馋口馋,恨不得以身代之,去亲自尝一尝这吃食的美妙滋味。
这时,汤贺与王离结伴步入屋内,一眼就瞧见了人群之中的谢青章。
两人并肩往谢青章那儿走去,一路上还要和其余官员见礼。好不容易挤到了好友跟前,就望见谢青章正认认真真啃着鸡蛋灌饼,两人面上笑意俱是一顿。
王离从怀中掏出三个油纸包,递给汤贺一个,往谢青章面前丢了一个,随后抓着最后一份煎饼,抱怨道:“早知你自己买了百味食肆的吃食,我便不给你带了。你不晓得,为了说动隔壁温家六郎代为买吃食,我花出去不少银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