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媛不是瞎子,心也不盲,自然能看出对方是装出来的真心,还是虚情假意。
虽然她不知自己是哪里吸引了李琢,但狗皇帝现如今确实是存了一些爱意的。
只是,帝王的真心,又或者说古代男子的真心,被分成了多少份,又值多少银子呢?
真要一头栽进去,那才是蠢,才是辜负了上辈子从小塑造的三观。
沈媛很清醒,永不沉沦于一戳就破的情爱,也绝不认同三妻四妾、三宫六院的价值观。
“阿沅,怎么走这么慢?”
沈媛低头走着路,忽而听见前方传来李琢的声音。
下一瞬,她的手落入一只骨节分明的大手。
是李琢转身回来,牵住了她。
“怕扰了陛下。”沈媛勾了勾唇角,面上流露后妃应有的神色,内心一片冷漠。
李琢没说什么,只牵着她往殿中走去。
月下,二人的影子交汇在一处,但总透着疏离。
-
的,昭宁公主的中间添了一个“长”,原本的沈皇后也变成了沈太后。
成功升职的沈媛,回顾了一番升职后的日子,深觉这与升职前也没什么两样,照旧拉着姐妹们搓麻将,照旧一心扑在美食上头。
昭宁与谢家小子成婚后,不久就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小郎君出生在三月,名字是先帝在时赐的,唤作青章。他专挑着父母的长处来长,自小就靠一张俊俏的脸蛋,迷晕包括他亲外祖母在内的一干人。
昭宁和驸马正蜜里调油,沈媛便将外孙留在身边带了几年。她也不管小郎君才刚记事,立马就开始灌输“一夫一妻”以及“男德守则”等多项内容。
看着自家外孙清凌凌的眼睛,沈媛理直气壮地拍拍小郎君的肩膀,豪气壮志道:“章儿啊,你日后要做个顶好的男子汉,莫要滥情,莫要三心二意,懂不懂?”
小郎君乖巧地点头,奶声奶气道:“嗯!章儿都听阿婆的!”
对此,沈媛十分满意,并继续持之以恒地灌输现代思想。起初,先帝尚且在时,她还需避着这位封建狗皇帝一些,后来李琢走了,沈媛就越发无所顾忌。
她希望自己的外孙是特别一些的,不要养成那些高官贵族身上的坏脾性,不要漠视人命,不要万事万物以贫富贵贱来论处……
事实证明,乖外孙确实听话,把阿婆的谆谆教诲悉数记在脑海中,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那些耳提面命的“不要滥情”。
于是,便造成了一桩长安城高官贵胄府中的奇景――在郎君十六七岁就会娶亲的当下,她家外孙一直拖到二十三了,还孤零零的一个人,一心只顾着朝堂事,半点不去想风月。
眼看着外孙逐渐长成一代剩男,身为皇太后的沈媛顶不住自家闺女的抱怨和唠叨,忙不迭收拾东西,带着最贴心的龚厨子和阿朝等人,一群人浩浩荡荡地直奔终南山的行宫。
虽然沈媛年纪大了,但她的算盘打得很响、很明白。
终南山的行宫经过多年修缮,冬夏都能住人,是个避世修养的好地方。所以,她准备一直住到腊月,也就是除夕前几日,然后再回长安。
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谁让闺女惦记小女郎和新妇惦记许久,说不动乖乖外孙,就来折腾她呢?
她现在年纪大啦,六十多啦,可经不起折腾喽!
思绪飘散之余,已经变成慈眉善目老奶奶的沈媛,免不了又想起陪伴她许久的系统,以及对方说的“或许会存在的同乡”来。
沈奶奶舒舒服服地瘫在摇椅上,膝上铺着一层薄薄的羊毛毯子,晒着秋日暖阳,出神地想着。
同乡啊同乡,盼星星盼月亮,怎么就盼不来你呢?
唉,又是想念炸鸡可乐和辣条的一天呢……
“太后,长公主殿下又着人送信来了。”
阿朝带出来的徒弟,一个名唤白九的小姑娘,恭恭敬敬地呈上信件。
沈媛一听这话就头疼,碍于是亲闺女的信件,又不好置之不理。
她摆摆手,懒散地往摇椅深处窝了窝,感受着拂面的微凉秋风:“你念给我听吧。”
于是,白九从头念来。
“阿娘,见信安好。唉,浑小子还是不娶妻,气煞我也……君回前不久回了长安,女儿觉着,还是他做的胭脂糕最好吃……”
“对了,前封信只来得及与您说卿娘的女儿桑桑回长安,忘记跟您说,桑桑可会做吃食啦!”
“什么煎饼果子、奶茶,什么鸡蛋灌饼、鸭血粉丝汤,还有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