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节(2 / 3)

加入书签

的赵晨阳,魏美华心中有些窃喜:虽然没有养在身边,但女儿像娘,这种感觉还是不错的。等长大十二、三岁开始抽条,赵晨阳长到一米五六便停止不前,这让魏美华很是郁闷。她和赵青云都是高个子,儿子赵承祖也看得出来长手脚长,将来是个大高个儿,怎么就赵晨阳娇小玲珑?

难怪!遗传不会骗人,赵晨阳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孩子。眼前这个高挑苗条、面容与赵青云酷似的赵向晚才是。

魏美华身体僵直,不知身在何处。

赵青云在省委当秘书长,揣摩人心、眼观六路的本事早就修炼得炉火纯青。只不过是几句问话,看到赵向晚的笑容里带着嘲讽,赵晨阳心虚躲闪,他便判断出了真相。

——自己把女儿寄养在乡下,去领人的时候他们起了贪心,让自己的女儿冒名顶替。

可笑自己一世精明,竟然被几个乡下人骗了。

听到赵青云与魏美华心中所想,赵向晚站在原地,目光沉静。自己的父母并不愚蠢,一点便通。接下来,就要看他们如何选择、如何对待了。

魏美华的第一个念头是:如果这个女孩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那赵晨阳怎么办?和徐家订亲还算不算?不行,这事不能捅出去,捅出去对谁都不好!

赵青云的第一反应是:事情过去那么久,两个孩子已经长大,再去计较对错已经没有意义。赵晨阳养在身边八年,有了感情,又与徐氏订亲,将来对我事业有帮助,不能把她丢了。

想到这里,夫妻俩默契地对视一眼。

【赵向晚既然能从乡下来到星市,不管是以什么方式,都足以证明她有能力。不如坐下来聊聊,看看是不是值得为了她认下那段往事。】

赵青云微笑道:“既然是晨阳的童年小友,那就请到家里坐坐?”

亲生父母的反应,在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明明发现了事实真相,可他们丝毫没有不舍与愤怒。

没有不舍亲生女儿在乡下受了十八年的苦;没有愤怒赵晨阳占了亲女儿资源、欺骗感情。

夫妻俩三观一致,第一时间开始利益权衡,评估女儿的价值。

虽然听不到魏美华、赵青云的心声,但他俩那耐人寻味的眼神对视让周巧秀感觉很不好。怎么说呢?明明知道眼前赵向晚是亲生的,但他俩态度温和而克制,既不激动、也不愤怒,连一丝怜惜都没有,哪有半点父母之爱?

周巧秀拿出当老师的气势:“赵秘,按理说这是你们的家事,但赵向晚是我学生,她做人老实,不会诉苦,我来替她说几句。”

赵青云听她称自己“赵秘”,有些心惊。为什么她认识自己,可是自己却不认识她?这对向来为人低调的赵青云而言,并不是件好事。

他微笑道:“是赵向晚的老师啊?您想说什么,洗耳恭听。”

一股酸涩的情绪自胸口涌上来,周巧秀想要告诉他们赵向晚在乡下吃了多少苦,想要说说赵向晚为了考大学付出了多少努力,想要让他们知道赵向晚勇敢、善良、坚强,是个多么让人喜欢和心疼的孩子……

赵向晚上前一步,挡在周老师身前,迎上赵青云的目光,淡淡道:“不必了,不过是萍水相逢,没有坐下来闲聊的必要。”

最渴望父母之爱的时候,他们毫不留情地把她抛弃。现在她已经如愿考上大学,读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赢得了队友们的尊重与肯定,她已经不再期待他们充满自私与算计的认可。

至于赵晨阳……被她偷走的那八年时光难道能够重回?打她两巴掌能够解决问题?不如什么都不说,让她每天如头悬利剑、战战兢兢地活着。

赵向晚干脆利落转身,没有半分留恋。

许嵩岭有点反应不过来,摸头不知脑地看着周巧秀:“我们,走不走?”

周巧秀跺了跺脚,叹了一口气:“走!”

先前赵向晚托她打听赵晨阳的情况时,周巧秀就提醒过,赵晨阳在乡下长到十岁,一旦进城便音讯全无;赵青云把女儿寄养在乡下十年,领回家后便和寄养家庭一刀两断,这两个都没良心,没必要去找。

现在见到了,长得倒是人模狗样,可惜不干人事。

赵向晚不和他们相认是对的。她小小年纪就将微表情行为学研究得如此透彻,帮重案组侦破案件,将来前途不可限量。与其现在主动认亲,还不如不理不睬,让赵青云、魏美华后悔去!

周巧秀快步上前,抬手揽过赵向晚的肩膀,努力将温暖传递到她身上,柔声道:“都听你的,咱不理他们!明天到老师家来,老师请你吃大蛋糕。”

看着爱人与赵向晚并肩而行,不知道为什么许嵩岭眼眶有些湿润。多好的孩子啊,怎么就摊上这么不着调的爸妈!

朱飞鹏、何明玉几个一头雾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睛里都写着“怎么回事?”,不过他们聪明地没有多问,跟在许嵩岭身后,一起往酒店门口走去。

另一头,看着亲生女儿绝然转身,赵青云心里很不是滋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