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节(2 / 3)

加入书签

只有这一个邮局吗?”

施必胜的声音很大,震得耳膜嗡嗡地响:“对!就这一个。”

【大老爷们找人,带来个小姑娘,这不是开玩笑吗?光凭一封没留寄信地址的信,就说人被拐到我们固宁镇,要不是劳警官亲自带过来,谁会立案找人?这大过年的,一个所的警察都出动,我真是服了!】

听到施必胜的心声,赵向晚眼眸闪动。

如果不是及时听到赵晨阳的心声,就连赵向晚也有可能忽视掉赵长庚手里的那封信。

如果等到一年后赵长庚察觉到不对劲再去寻找,恐怕真的是枯骨嶙峋。

赵晨阳这个重生者,在这个案件里派了用场,那就留着。送上门的金手指,不用白不用。

知道结果之后,再来寻找线索,就容易得多。

信,是在胁迫状态下写的。泪痕洇湿字迹,写到“好”字时最后一横划破纸面,这说明赵清瑶伤心难过,写信时态度很抗拒。

信,是在暗处写的。点燃的蜡烛放在信纸的右上方,因为太过昏暗不得不努力靠近烛光写信,蜡油滴落纸面,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为什么不在白天写信?只有两种可能,其一必须避着人;其二她被囚禁在暗处,无法见光。

只不过,不管是邮戳地址与寄信地址的不一致,还是赵清瑶纸上的泪水与蜡油印记,以及笔迹所表现出来的疲惫与紧张,这些都无法作为直接证据。

赵长兴虽然是村委主任,但到了这里人生地不熟,完全没有了主张。看到施所长带着脾气大声说话,他有点不安,紧张地看着赵向晚。

赵向晚理了理思路,迎向施必胜的目光,继续问:“附近有哪些乡村?走到镇邮局有哪些路?”

施必胜虽然对这次的寻人行动心中不满,但态度上还是非常配合。他如数家珍地说出附近十几个屯子的名字,指着邮局门口:“就这两条路。”

固宁镇邮局正位于一条十字路口的内侧,门前东、南、西、北分别有四个方向,分别通往不同的乡村。

赵向晚率先推开邮局大门,风雪扑面而来。

施必胜摇摇头,跟着一起走出。

一行五人,沿着邮局门前的两条路,开始挨家挨户地敲门询问。

正是东北最冷的时节,家家闭门不出。大雪纷纷而下,赵长兴、赵长庚面色惨淡,总觉得寻回赵清瑶希望渺茫。走出去连个人影都没有,到哪里去找人?

赵向晚迈着大步走在前面:“别灰心,一家一家地敲,总能问出点什么!”

顶着风雪,一行五个人在镇上询问。

从早上问到下午,一丝回应都没有,基本都是摇头:“没见过”、“不知道”。

风雪凛冽,一群人变成了雪人,眉毛、睫毛上挂起冰霜。

终于,当敲开一户商铺,赵向晚察觉到了一丝异样。

这是一家面馆,临街做生意,后边有个小院子、两间屋。开门的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嫂子,模样憨厚,她看了看画像,眼睛不自觉地瞟向右上方。

看到她这个不自觉的小动作,赵向晚立马警觉起来。

拐卖

◎等着吃牢饭吧!◎

面馆老板娘看着施必胜递到眼前的画像:“不好意思, 没见过。”

【这姑娘……好像在哪里见过?邓雪芳十一月份左右领回来一个南方姑娘,那姑娘穿件绿衣服、抱着个蓝布包包,在我店里吃了碗面。和画上的姑娘眉眼很像, 就是头发不太像, 剃得短短的, 整个人有点迷迷噔噔的样子。】

赵向晚追问面铺的女主人:“您再仔细看看, 也许她肚子饿了在您家吃过面呢?”

中年女人依然摇头:“不不不,我没见过。”

【邓雪芳这人脾气大,是宽甸屯子出了名的火铳子,哪个敢惹她?乡里乡亲的, 我在镇上开门做生意,可不敢说出她来。】

赵向晚:“真没见过?”

中年女人有些心虚地转移开视线:“没有。”

赵向晚的语气非常笃定:“你见过她。”

中年女人慌忙摆手:“没有、没有。”

赵向晚目光炯炯, 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她和画像有点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头发变短了?很好, 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红、绿、黄、蓝……很好,原来是绿色。她的状态怎么样?很活泼?不对, 她有些萎靡。”

中年女人一个字没有说,可是赵向晚却句句都在点, 感觉自己完全被看透, 吓得后退两步,一屁股坐在长椅上。

赵向晚陡然提高音量:“说!你明明见过她,为什么隐瞒?是不是你把她藏起来了?”

中年女人脸色发白, 叫起屈来:“天地良心, 我要是藏了她, 让我不得好死。”

劳志锐听许嵩岭吹嘘过赵向晚的能力, 站在一旁看热闹。

施必胜皱了皱眉, 正要开口, 却被劳志锐拉了一把。施必胜斜了他一眼, 劳志锐悄声说:“这丫头虎得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