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1节(2 / 3)

加入书签

“就没人说坏话?”

艾辉翻开笔录本,指着其中几页纸说:“老师说话比较稳妥,尤其现在费永柏还没死呢,不敢说他什么坏话,不过这里倒是也有一些背后议论的,算是一种牢骚吧,你们自己看。”

——有点清高,不太理人,上完课就走,很少浪费时间在学生身上。也是,费老师在家里开班授课,一节课收一百块,他的时间就是钱呐。

——穿衣服很讲究,一看就是有格调的人。洋派得很,会养生,每天午休雷打不动,下午要喝下午茶。咱是穷人,比不上。这要是放在运动期间,怕是要被斗个半死。

——很严格,对本科生、对研究生都很严格,别看费老师平时和老师说话的时候很客气,但一旦进入教学状态,就会变成恶魔。他以前有一把戒尺,稍微弹错一点,就会毫不留情地抽过去,命令你将这段旋律重复十遍、二十遍。

看到这里,一个立体的形象便浮现在大家的脑海中。

留洋音乐家,对工作敬业,生活讲究,有创新精神,教育方式比较严厉,但严师过高徒,费永柏的研究生都非常优秀,在业内很有名气。

何明玉问:“你说的这些基本都是工作上的表现,工作之外呢?比如为人、交友、家庭?”

艾辉将本子往后翻了几页,终于找到与邻居、朋友的交谈。

——夫妻感情挺好的,校园里经常看到他们同进同出,有时候屈老师还挽着费老师的胳膊,亲密得很。

——屈老师和费老师都很会赚钱,家里条件好得很。他们家最能赚钱的还是屈老师,听说她开的画廊收罗了艺术学院不少年轻老师的画作,卖一幅画收30的佣金,赚得很。

——屈老师说话轻言和语,性格特别好,对孩子从来不动手,最多批评几句。但费老师很凶,真的很凶。他对自己严格,对学生严格,对家里人也严格。费思琴是他一手带大的,管教得尤其严。一般姑娘长到她这么大,总有几个玩得好的手帕交吧?可是费思琴好像就没有一个女伴。

看到这里,何明玉再次提出疑问:“既然费永柏那么严厉,那按理说对儿子应该更严吧,为什么听季总的口气,似乎费思章他反而宽容?”

艾辉苦恼地皱起眉毛。

高广强代为回答:“费思章1979年出生,今年13岁,上初中。费家姐弟俩都是在音乐学院附属小学读的书,我们询问了费思章的小学班主任,真巧,胡老师也是费思琴读书时的语文老师。她说费思章刚上小学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他手背上有红印子,询问说是爸爸打的,因为他右手总弹错贝司。不过到了十月份,他手上的红印子便不见了,说是他爸爸现在脾气变好了,再也不打人了。”

众人很疑惑:什么意思?原来打,后来不打了?能说明什么问题?

赵向晚问:“费思琴小时候是不是经常挨打?”

高广强点头:“经常打。”

“什么时候不打了?”

“上初中之后。”

这么算来,应该是在1986年,费思琴13岁,费思章7岁的时候,费永柏改了他教琴时打人的习惯。

是什么原因,导致费永柏突然改了这个毛病?

费永柏以严厉见长,大多人都认为严师出高徒,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费永柏用这套方法教育了那么多学生,怎么会改掉这个习惯呢?除非他遇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原因。

赵向晚再问:“高警官您问了费老师的学生吗?他现在还会用戒尺打他们的手背吗?”

高广强道:“问了他的三个研究生,都说老师现在不打人了,不过板着脸训斥人的样子也挺吓人,他们都不敢出错。要是布置了新曲子,不睡觉也要先练熟了再给老师听。”

赵向晚问:“有没有人告诉你,是什么原因让费永柏不再打人?”

高广强看了她一眼,暗自为她的敏锐而感叹:“有,胡老师说她悄悄问过费思章,思章说是因为爸爸后悔了。他打人打了一辈子,从来没有人说过有问题,没想到把姐姐打得生病了。”

把费思琴打得生病了?什么病?

朱飞鹏和何明玉异口同声:“什么病?”

高广强摇了摇头:“这个费思章没有说,胡老师也不知道。那个时候费思章也就七、八岁吧,哪里懂那么多。能够说出姐姐生病,都算是聪明孩子了。”

赵向晚追问:“那您有没有去询问费思琴的老师或同学?有没有找到医院病历?”

第一句话问的是高广强,而后一句话,是对着黄元德说的。

高广强叹了一口气:“莫急,莫急,我们今天走访了一天,主要是在音乐学院进行。费思琴初中与高中都在启明女子中学读私立高中,没有在附中读书。”

“为什么不读附中?”

难道和武建设一样,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所有人都第一时间冒出这么个念头。一般高校都有附属小学、附属中学,教学质量好、老师态度好,因为同属一个学校,所以老师与家长之间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