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节(1 / 3)

加入书签

另一个村民也跟着说:“你们干的是为乡亲们造福的大好事!我们听到炮响,知道你们要炸山,开心咧。村长号召村里的劳动力都过来帮忙搬石头,我们跑得最快。来来来,我们也来搬。”

一个模样凶悍的村民一把揪住刘斌的领口,二话不说便将他抡起——丢出去!

刘斌整个人“啪!”地一声摔倒,嗷嗷痛呼。

众人在一旁笑:“朱猎户你悠着点儿,这小子不经打。”

朱猎户抬腿一踢,将刘斌踢到路边:“孬种!莫要挡了修路队的路,滚一边去——”

刘斌抬头看向朱猎户,见他威风凛凛、膀大腰圆,想到姐姐提起过向北想把自己介绍给眼前这个粗豪壮汉当女婿,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慌忙从地上爬起。

乡亲们一拥而上,挤开罗宣与刘斌,将石头放进背篓,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一点地清除着碎裂的石块。

越来越多的村民涌了过来。

北坡大队一共五个村,南坡大队一共六个村,一声炮响令所有人都激动起来,到处宣扬:“修路队动真格的了,炸山开路,大家去帮忙啊……”

人多力量大,现场上百人,喊着号子,劳动场面热烈无比,每个人心头都攒着一股劲儿——修路、通车!

眼前人头攒动,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汗水,脸上闪着兴奋的光芒。如此团结一致的画面让罗宣有些脚软,扶着刘斌的胳膊连连后退。

他不解地低语:“怎么会这样?不就是炸了半座山、修了一条路吗?”至于搞得如此振奋人心、人心所向、所向披靡?

刘斌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呸!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收买人心么?这个谁不会!”

这话正中罗宣下怀,眼睛一亮:“对啊,向北这人惯会收买人心。先前在修路队的时候就跟那帮汉子们同吃同住,好得跟一个人儿一样。江城知青一来,他又把他们收拢在身边,专门与我们作对。我们得想个办法,先把这帮子小知青薅过来,不能任由向北在那里建自己山头。”

刘斌想了想,凑近罗宣耳边说:“我姐大年初一到六号知青点打探了一下情况,现在他们二十个知青中十七个在修路队,一个是魏民当科长,还有两个姑娘在养猪场。我看知青中陶南风的威信蛮高,不如先收买那两个养猪场的知青,再把陶南风笼络过来?”

刘斌有自己的打算。如果能够把陶南风从向北的阵营里拉过来,说不定自己能够把这个漂亮姑娘拿下?

罗宣连连点头:“陶南风这个知青力气大,话少,不太好亲近。只宜智取,不能强攻……那就先从她身边入手,好主意!”

两个人鬼鬼祟祟,像老鼠一样从人群中闪过,顺着山路往回走,并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到了晚上,陶南风一身粉尘地回到知青点,洗了个热水澡,换了身干爽衣服,坐在床边用毛巾擦头发。叶勤与李惠兰神神秘秘地坐在她身边,你一言我一语地将今天遇到的稀奇事说给她听。

“你说奇怪不奇怪?今天我们养猪场的冯主任和我俩谈话,问我们对工作有什么想法,需不需要组织关心照顾。”

“我当时一听就有点懞,冯主任一天到晚拉着一张晚娘面孔讲政治,大道理一套一套的,什么女同志要独立自强自立,要和男儿赛高低,今天怎么突然变了话风,要照顾我们了?”

“可不是?我还不敢说咧,冯主任倒是语重心长地说场部领导十分关心我们这批新分配来的江城知青,说我们是知识分子,农场要重用,所以先磨练磨练。现在看我们表现得好,准备提拔我们,问我们有没有什么意向。”

两人一齐看向陶南风,眼中满满都是信任:“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陶南风沉吟不语。

或许是因为母亲去世得早,继母进门之后她学会了察言观色。十岁的她像一只刚被主人收养的流浪猫,渴望温情,却又小心谨慎。

父亲对她的爱是无容置疑的,可是父亲工作忙,常年在外奔波,日常生活起居全由继母照顾,上学读书与继姐陶悠一起,这两位与她日日相处,却有些一言难尽。

继母贤惠能干,家里家外一把手,将陶教授的后方操持得妥妥帖帖。有了冯春娥,父亲的确省了不少心,能够全力以赴忙事业:著书、写论文、做项目、参与重大项目设计,在业内的名气越来越响。

可是,继母的那张笑脸底下藏着一丝对陶南风的警惕。仿佛她是主人,而陶南风是一个借住多年的客人,碍于陶守信的情面不得不热情招待,但背后却时不时会露出一些不愉快来。

“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做什么?”

“漂亮,漂亮能当饭吃?”

“别总是打扰你爸爸,他工作忙事情多,家里有我呢。”

“多和你姐学习一下,不要总是那么闷,板着个脸好像谁欠了钱一样。”

陶悠处处都想压陶南风一头,比不过成绩、比不过长相,那就比交际能力、比政治表现,阴不阴阳不阳地说她资产阶级臭小姐派头、仗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