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节(1 / 3)

加入书签

李惠兰第一次见到陶南风如此小女儿情状, 也很是诧异:“是谁?快说快说, 我们认不认识?”

是哪一个男生, 敢向陶南风表白?江城这几个知青, 大家都很熟悉,没见陶南风对谁特殊关照。农场职工放眼望去,能够配得上陶南风的几乎没有。

越想越好奇,李惠兰和叶勤都凑到陶南风面前:“是谁呀?”

陶南风摇摇头,向北的名字在舌尖打转转,可就是说不出来。向北……他可是江城知青眼中的权威领导,哪个会想到他?

李惠兰一跺脚:“你竟然不告诉我们,坏南风。”

叶勤的眼珠子转了转:“我们不认识吗?是你在江城的同学,或者发小吗?还是这次回去你爸给介绍的对象?”

陶南风依然微笑不语。

气得李惠兰和叶勤在屋里转圈圈,偏偏陶南风嘴严,她若是不肯说,谁来哄也没有用。

那个名字就在舌尖,沁着一丝甜味,可是陶南风不想和别人分享这份快乐。

而另一边,向北深一脚、浅一脚,晕乎乎地回到家,整个人都有点魂不守舍。

梁银珍看到儿子两眼发直,脸庞微红,嘴角却带着笑,有些摸头不知脑,走到儿子跟前抚了抚他的前额,疑惑地说:“没发烧啊。”

向永福蹲在檐下抽旱烟,啪嗒啪嗒享受得很。

他眯着眼看都不看向北,只说了一句话:“长大喽~”

梁银珍却瞬间便明白过来,惊喜地问向北:“是哪家姑娘?”

向北没有回答母亲的话,从屋里拖出一把靠背竹椅放在父亲身后:“爸,你坐。”

向永福摆了摆头:“蹲着好,习惯了。”

向北见父亲不坐,便自己坐了下来。一阵烟味飘过来,熟悉的气息令他心情渐渐平静下来。

“是个好姑娘。”

梁银珍听到儿子的话,一颗心便落了地,连连点头:“好好好。”

儿子眼看着就快二十七了,再不结婚真是太晚了。现在他心里有了人,看这架势似乎还不是剃头担子一头热,那就好啊。

梁银珍试探性地问他:“年前你让我做布鞋,拿回来的尺码是给那姑娘做的不?”

向北点头道:“是。”他与陶南风一路同行,听她吐槽说皮鞋走路久了会有点痛,便想着给她送一双棉布鞋。他不会,只得向手巧的母亲求助。

他悄悄量过陶南风的鞋码尺寸,让母亲帮着做了一双。

梁银珍喜滋滋地说:“鞋码我有,回头我再帮她做两双布鞋。你要不把她的身体型尺寸给我,我给她裁几件衣裳。姑娘嘛,哪有不爱新衣裳的。”

在梁银珍看来,既然是儿子喜欢的姑娘,那就得好好疼。

向北微微一笑:“不急,她脸皮薄,不敢送太多东西。”

家里人丁稀少,梁银珍一直盼着向北早早结婚,多生几个孩子,让这个冷清的家里多些热闹。

盼了这么多年的媳妇,眼看着有了希望,梁银珍哪里还坐得住,走进灶房便开始忙乎起来:“我去蒸一锅红枣核桃米糕,你给我送过去,姑娘家家的要多补补,这糕点吃了好。”

向北应了一声,将身体往椅中一靠,仰头看着檐下那一串串火红的辣椒,农家柴火香阵阵传来,他在心里想:“不知道,南风会不会喜欢我这个家。”

到了晚上,夜色昏沉。

向北怀里揣着一碗蒸糕往知青点而去。

天冷,路上没有遇到人。夜路很黑,向北一颗心却火热得很。

远远看到知青点的瓦屋面,向北的嘴角便翘了起来。

走到地坪中央,看着女生宿舍紧闭的房门,向北停了下来,将那碗用体温捂着的红枣核桃米糕取出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笃笃笃。”礼貌的敲门声响起。

“谁呀?”李惠兰走过来打开门,展开一个大大的笑脸,“向场长,您怎么来了?是有什么紧急通知吗?”

陶南风从桌边探过头来,一眼看到双眸闪亮的向北,抿嘴一笑。

向北越过李惠兰的肩膀,目光炽热地看向慢慢走过来的陶南风,将手中粗瓷大碗递过去。

“这是蒸米糕,送给你们尝尝。”

李惠兰接过,有些受宠若惊:“这,这怎么好意思?”

渐渐走近的陶南风笑靥如花,在昏黄的灯光下更显得美如娇花,向北努力稳住心神,道:“没什么,只是乡下人做的小点心。”

说罢,他转身离开。

走出几步,终归还是没有忍住,停下脚步回身看了一眼。陶南风正站在李惠兰身边,冲他比了个口型:“谢谢。”

向北低头一笑,急跳的心终于安静下来。

等向北走远,李惠兰将糯米糕放在桌上,招呼大家都过来吃,陶南风拈起一块小方糕,触手温软。

叶勤嗷呜一口便将糕点吃了下去,眯着眼睛赞了一句:“哇,刚刚蒸好的米糕,软软的、香香的,有红枣,还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