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节(1 / 3)

加入书签

过了明路之后, 陶南风与向北白天在办公室借着工作的机会经常见面, 陶南风偶尔会去向北家吃饭, 两人眉眼含情, 站在一起如同一对璧人。

农场上下都知道他俩在谈恋爱。

别看向北与陶南风两人都不是爱说话的人, 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却有说不完的话。

陶南风会吐槽冯春娥与陶悠的欺负,回忆母亲在世时对自己的宠爱,畅想未来将秀峰山农场建设成为全国最漂亮的农场。

向北则和她讲起小时候淘气的趣事,当兵之后被教官教训的故事,还有从不曾对旁人说过的尖刀连的战斗与牺牲。

陶南风心疼向北曾经吃过的苦,紧紧握着他的手,安慰道:“没事,都过去了,你还活着,代替他们好好活下去,把他们的那一份活出精彩。”

向北喉头哽咽,曾经重重压在心头、让他彻夜难眠、不愿面对宁静生活的那份负疚感渐渐消失,代之以不服输的劲头。

是啊,珍惜现在,活出精彩。

向北也心疼陶南风小小年纪经历丧母之痛,更愤怒于继母不慈、陶悠欺压,他抱住陶南风,轻轻抚摸着她薄薄的肩头,柔声道:“我妈就是你妈,我们都疼你,再不会有人欺负你。”

自从父亲与冯春娥离婚、陶悠改姓之后,陶南风已经出了那口恶气,现在听向北温柔哄着自己,心中受用,最后的那一点委屈烟消云散。

梁银珍与陶南风有母女缘,两人一个疼、一个爱,像是一家人。

后来陶南风才知道,堂屋牌位上那个向茜是梁银珍的女儿,只活了三岁便夭折了,现在看到陶南风便觉得是自家女儿回来了,恨不得把她捧在手心里呵护。

一个失去女儿,一个失去母女,梁银珍与陶南风现在关系密切得很。梁银珍给陶南风做了好几身漂亮衣裳,看着她穿着花衣裳人比花娇的模样,怎么看都看不够。

陶南风来月事之前,梁银珍就炖乌鸡红枣汤给她喝,嘱她早睡早起要保暖。等月事一来,主动过来帮她洗衣服、煮甜汤,搞得知青点的姑娘们羡慕得很,都觉得陶南风掉进了福窝里。

只有乔亚东在一旁冷眼看着,暗暗安慰自己:呵护照顾那不过是小道,男女要长久还是得门当户对、有共同语言。

日子就这样慢慢地过着,到三月底,秀峰山农场开工建设。

旧的卫生所已经翻新,崭新的蓝白两色水磨石地面、天蓝色窗框色彩,再加上米色窗帘,看着比以前亮堂多了。

新的门诊楼按照图纸施工,一切都有条不紊。场地平整、开挖基槽、毛石基础、砌墙、设过梁……

按照陶南风的构想,眼下农场财力并不雄厚,基建成本能省则省。

山地建二层建筑不仅会增加基础宽度,而且还需要铺设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楼梯,若要做抗震处理的话还得增加构造柱与圈梁,这样一来,水泥、砂石、钢筋这几样主材数量激增。

眼下国家钢材紧缺,不然上次在省城钢铁厂也不会出现用竹枝代替箍筋的操作。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也得到数百里之外的预制厂购买,一来二去的成本大大增加。

农场现在别的不多,高山坡地多,只需将坡地推平,房子就能建造起来。

这样一算,还是一层建筑更合适。胡焕新提议的二层建筑是基于江城医院的印象,江城是大城市,土地有限,建筑材料获取相对简单。

综合考虑之后,陶南风设计的图纸一出来,便引来众人啧啧称奇。

一层建筑,“工”字形布局。

前面一排相当于普通医院的一楼,门厅,药房、检验科、x光片室、外科门诊、治疗室、手术室。

后面一排则以门诊诊室为主,包括内科、五官科、儿科、妇科、产科等多个诊室。

前后两排建筑以回廊相连,回廊两侧设水池、花坛、观赏花木、石桥、石椅、凉亭等景观小品,营造出休闲、美丽的环境。

农场职工哪里见过这么漂亮的医院,都忍不住夸赞。

“医院还可以搞得这么漂亮?我这真是——新媳妇上轿,头一回。”

“可不是?看完病顺便欣赏一下小桥流水的景色,就像逛公园一样,咱这农场真好。”

“陶科长你这设计理念,绝对一流!”

因为期待值高,现在农场职工下班后都会过来瞅一眼,都在问新医院到底什么时候可以修好?

被人天天这么盯着,基建科施工队也像打了鸡血一样,干劲十足。

陶南风现在的惊人神力只在开挖基槽的时候有用,平时她的工作是戴着安全帽四处视察,控制安全与质量。

她现在担忧的,是李惠兰与魏民一去江城两个月,只发回来两封电报,汇报说购买医疗设备的进展顺利,也不知道这个顺利是指哪一方面。

到了四月中旬,眼看着金樱子、油茶树开了花,映山红开得漫山遍野,没等到李惠兰回来,却等到工农兵大学推荐的通知。

江城知青1973年9月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