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4节(2 / 3)

加入书签

本,林济写得很快。

从某种程度上说,历史剧比《淬火》《好日子》这样的现实主义剧更好写,因为历史上发生了什么,早有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过,相关的著作也有许多本,不需要林济耗费心思去找资料。

当然,好写不代表能写好。

《淬火》和《好日子》会让很多观众共情,因为剧集里描述的内容存在于他们的现实生活。

而历史剧里的内容,虽然惊心动魄,却离他们的现实生活非常遥远,帝王将相又如何?权倾天下又如何?在千百年后的观众们眼中,都不如眼前的现实值得关注。

《王朝余晖》,讲述的是历史上的梁朝末年的故事。

梁朝在史书上存在了三百多年,起始于一个农民起义政权,前期吏治清廉、武德充沛,又大力推广

科举,自民间挖掘了许多优秀的人才,立国之后,虽有帝王昏庸,也有外族入侵,却凭借着一群能治天下的聪明人维持了两百多年国祚。

然而,王朝一至末年,必然恶鬼横生,帝王昏庸,官员为官只为一己之私,自上而下腐败、昏聩,有识之士被逐出朝堂,奸邪当道,宫廷与民间皆有种种怪事滋生。

《王朝余晖》写的是一群人如何将一个王朝推至深渊的故事。

史书上若有奸臣,必然有昏君,就像现实社会中那些共同犯罪的恶性案件,共犯里有一个正常人,这件事就绝对不会发生。

林济一边翻资料,一边对这些奸臣深深唾弃。

有些人是天生奸恶,偏偏有才学,能让他爬至高位,而有些人则是少年立志,却在半道中与恶人同流合污,这一种与其说是可恶,不如说让人觉得遗憾。

屠龙少年终为恶龙的故事,古往今来都有。

林济也在通过这个剧本去找回自己创作的感觉。

他毕竟有好几年没写剧本了,许久不写,手生是难免的。

《王朝余晖》好就好在资料充足,能让他一边找资料一边构思。

林济写的大梁朝,大江卫视之前也有这一朝代背景的剧播出,不过其他编剧偏爱的是大梁早期的盛世,名将与名臣频出,在史书上留下了不少佳话。

正因为前面人干得太好,后人一口气毁了,才叫人觉得更加遗憾。

他写剧本的中途,章力纯来过几回,都是来看剧本的,对方没催林济抓紧赶工,也不对他的创作指指点点,甚至林济觉得,章力纯一开始还眉头紧皱,看到剧本之后反倒舒展了一些。

从章力纯的角度看,林济的剧本是很完善的,更接近于大江卫视“高质量做剧”路线启动的前几年,那时候好剧本频出,写历史剧的编剧大多是非编剧专业出身、自身是研究相关内容的学者。

编剧自身的储备丰富,写出来的剧本才能够内容充实。

而如今,和大江卫视合作的编剧虽然已经是圈内第一流,可和过去的编剧相比,专业性相差了不止一个台阶。

当然,这是因为编剧成为了一个固定职业。

但电视剧的题材涵盖各行各业,可以说,只要编剧敢想,什么题材都能写,可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领域,创作者本身应该是有专业背景的,但如今的编剧却做不到。

就像记者这个行业,在大众印象中,大多由新闻学相关的毕业生从事。

然而,体育、财经、法律、医学……这些专业性相对强的行业,记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因而由本专业出身的编剧来从事更合适。

除非——这位记者对自身报道的领域进行了足够多的耕耘。

就像林济一心扑在《王朝余晖》剧本上,查到的各种资料堆遍了整间工作室。

和这样的编剧合作,平台方面自然相当放心。

说实话,从剧本交给林济的那一刻起,章力纯就没有发过愁。

他确实为大江卫视眼下的收视率担忧,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收视率是和剧集质量挂钩的,虽然并不是百分百挂钩,但至少,大江卫视不能出那种既丢失了口碑又丢失了收视率的剧。

而由林济来负责剧本,至少口碑这一块是可以被握住的。

至于收视率——《代号11》首播的最高收视率不足5,却不影响聚集成为谍战片的经典。

而《好日子》的收视率不到《真爱诺言》的一半,《真爱诺言》的高收视固然令人津津乐道,可《好日子》所描述的郭秀却成为了荧幕上的一代经典。

哪怕《王朝余晖》收视率无法和林济以往的剧相比,可它至少是章力纯期待的那种出色的历史剧。

眼下大江卫视的确面临困境,可只要卫视接连不断地出和《淬火》类似的经典剧集,总有一天,观众会被大江卫视重新吸引。

网剧和短剧兴起之后,一直有人唱衰电视长剧,但章力纯觉得,一部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好剧依然有着不朽的魅力——早年间的黑白电视剧论技术、论色彩画面,没有一样可以和如今的电视剧相比,可曾经的经典如今依然会被观众铭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