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9章(1 / 2)

加入书签

下一瞬,十几个孩子不约而同地鹦鹉学舌:“赵老师,欢迎回来!”

“我们想您了!”李圆圆飞快地补了一句。

赵予西摸摸她的头,心里满是感动。

“谢谢你们,快回家睡觉吧,明天学校里再见,”赵予西见大家不动,话锋一转,“作业都写好了吗?我不在的时候有好好听周老师的话吗?”

果不其然,孩子们一溜烟儿全跑了。

良禽择木

赵予西困了,本来洗了澡收拾了行李箱之后打算要睡了,但拿出行李箱里好好放着的两份合同,他又精神了。

一份是他签下的阅微具有《磐石》优先购买权的合同,另一份是装在一起的阅微的职位邀请函和合同。

他不得不承认,如果不是因为孩子们,他会愿意到阅微工作。

哪怕在昨天早上还不愿意,但是通过和佟知隽的见面,也改变了主意。

能够尊重文字的公司,对编剧来说是值得抢破脑袋的香饽饽,赵予西所有难过的时刻都靠文字给予自己力量和慰藉,无论写小说还是写剧本,他都愿意笔耕不息。

可是他已经有了这群学生了,这是他无法割舍的感情与回忆,如果非要比较,他们是比写作更重要的。

赵予西叹了一口气,把合同放到桌上,拿出了抽屉里的教案。

接下来几节课的教案已经写好了,但他就是忍不住想,如果还没写多好,那样他就有个理由换换脑子里想的东西了。

第二天上课,同学们热烈欢迎赵予西回来,作业也交得整整齐齐,代课的周老师也夸大家懂事。

赵予西一边讲课一边无意识地嘴角上扬,挺好,这群孩子真给他长脸。

他教的是小学,现在带五年级和六年级,虽然说是两个年级,但其实也就两个班,加起来只有二十几个人。

孩子们几岁的都有,最大的已经十五岁了还没上中学,因为村子里现在没有初中和高中,要到邻村去上,所以有的人家里没钱通勤,就会在六年级一遍一遍蹭课攒钱。

到了这时候已经不是为了学什么了,主要是喜欢听赵予西讲课。

其中最大的,就是李圆圆。

李圆圆很懂事,平时会帮赵予西整理讲台,晚上天黑了,她会骑着一辆老旧的二八大杠送晚下班的赵予西回家。

今晚也一样,只是除了李圆圆等赵予西下班之外,其他学生也都在。

赵予西收拾好东西,一边往外走一边对着这堆小尾巴说:“这么晚了还不回家,你们还怎么吃晚饭?”

张洪生蹦蹦跳跳地跑到前边倒着走路:“赵老师,我们想您了。”

“今天一天还没看够?我才走了不到一周呢。”赵予西推着李圆圆的车说道。

因为人多,所以李圆圆没有再骑车带赵予西,大家一起在逐渐褪色的路上走,明明太阳只剩下最后一丝余晖,所有人的表情都看不真切,但是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笑着。

“没看够,今天我们的课比五年级少一节!”六年级的苏小小说。

赵予西点点头:“好吧,那你们来我家,我给你们做好吃的。”

“好耶!”有人开心得把书包高高抛起,落下来时险些砸了头,这才老老实实地噤声。

赵予西写同人文也能赚点钱,加上当老师的工资,在村子里生活还算宽裕,大多数舍不得用电的人家都还在用土灶,但赵予西家里有各种电器,能做的东西也丰富一些。

二十几张嘴嗷嗷待哺,赵予西到家立刻淘米煮饭。

他没用电饭煲,而是用了他不太熟悉的土灶,土灶焖饭香,还会在锅底有一层脆脆的锅巴,大家都很喜欢吃。

李圆圆帮他生火添柴,赵予西问大家想吃什么,陆陆续续报出几个菜名,大家帮忙处理食材。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择菜洗菜是再简单不过的技能,所有人一起干活,动作飞快,没一会儿,六菜一汤就做了出来。

赵予西家碗不够,饭量大的孩子就用小钵,钵子里装上饭和菜,拌一拌,喷香,家养土鸡的鸡皮熬的油用来炒菜,说是胜过山珍海味也不为过。

“赵老师,您是要走了吗?”张洪生吃得快,吃饱后一抹嘴角的油,用亮晶晶的眼睛看着赵予西。

赵予西下意识想说“没有”,但忽然想起自己的合同随便放在桌子上,可能是被孩子看见了,于是解释道:“我不走,我只是接了一份新的工作。”

苏小小扒饭的筷子停下,她小声问:“所以赵老师会更忙吗?”

“还和以前一样。”赵予西放下碗筷,笑着说。

大家反而沉默了,一时间只有碗筷碰撞叮当作响的声音。

饭后,方才做饭个别没帮上忙的同学去厨房洗碗,其他人到客厅一起看电视。

电视不是网络电视,只有十几个台,这个时间已经没有动画片了,大家围在一起看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过后会有八点档的电视剧,正在播放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