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特殊的婚礼(1 / 2)
崂山,古称牢山、劳山、鳌山等,位于山东青岛境内,其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作崂顶,高约三百多丈,有着海上第一名山的美誉。
东高而悬崖傍海,西缓而丘陵起伏,群山连绵,约有千里。山脉以崂顶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两个方向延伸较长,形成了巨峰、三标山、石门山和午山四条支脉,崂山的余脉沿东海岸向北至即墨城的东部,西抵胶州湾畔,西南方向的余脉则延伸到青岛境内。
《诗经·小雅·鱼藻之什》郑笺云:“劳劳,广阔”。其对“劳山”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一说该山雄险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劳,故称“劳山”。二说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考证,秦始皇到崂山时,劳民伤财,因此称为“劳山”。 《后汉书·逄萌传》、《魏书·释老志》、《魏书·高祖纪》等书沿用“劳山”之名。
《三国志·崔琰传》沿用“不其山”。东汉王充《论衡》、南北朝《四极明科》、《太平寰宁记》、顾炎武《劳山考》沿用“劳盛山”。《新唐书·姜抚传》、《宋史·甄栖真传》等则沿用“牢山”。而“崂山”一名最早出现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南史·明僧绍传》,明末黄宗昌修《崂山志》后,崂山之名便沿用至今。
崂山更是道教名山,自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就有方士、巫师在崂山餐霞修炼,唐、宋两代崂山道教肇兴,元、明两代达到鼎盛,至清代不衰。
崂山道派由于王重阳祖师所创全真派的入统,开创了全新的局面。全真道北七真涉足崂山,邱处机三次来崂山说法阐教,影响深远。嗣后,北七真在崂山各创宗派,争建道观,至明代达到鼎盛时期,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繁荣,使崂山成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在崂山道教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有李哲玄、刘若拙、邱处机、刘处玄、李志明、徐复阳、张三丰、孙玄清、耿义兰、齐本守等著名的道教先贤受过历代帝王的敕封。
时至今日,崂山派的传承已然杂乱无章,清末以后,崂山各支脉逐渐没落,后有崂山道派历代掌教逐渐聚集合拢,方才形成如今的局面。
而现任的崂山道派掌教,听师父说,正是年轻有为的崂山道士李正弗。李正弗六岁入道,九岁受戒,十二岁便名扬整个崂山道派,十六岁过了弱冠之年,便能够斩三关,历十重魔试,在十九岁时,已然成为崂山道派的新任掌教。
如此天纵奇才,简直是百年难得一见,其盛名在整个道门乃无人不识无人不晓。但当我好奇的询问是李正弗的道行高,还是师父的道行高时,却是被师父斥责了一顿,随之,师父便自称不如李正弗道长的修为高深,且不准我再随便拿别人与师父比较。但我又不傻,师父的道行我哪能不知道,茅山派的孤、夭、贫三缺命格全被师父所占,而且师父早在二十年前便已成名,想来师父定然是过于谦虚,不肯显露真实的修为而已。
世人皆知茅山南宗的密显二位宗师乃是年轻一代的后起之秀,一为谷潭,还有一个叫杨远山,却不知茅山北宗的掌教李正功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世外高人,若论“宗师”之名,师父纵然真就应了,却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况且,茅山南宗的密显之争,千百年来从未停止过,到了现今的一代,更是争斗不休,算起来,那两位号称宗师的名人,其年龄,与我似乎相差无几,能够担得起宗师之名,却还是这般的沉不住气,一副年轻气盛的做派,唉,总归还是年轻啊!
“猴子,你愣在那里想什么呢?”义庄内,师父与老须爷闲聊过后,扭头扫了我一眼,不禁随口问了一声。
老须爷是看管这间义庄的管事儿,六十多岁,膝下无儿无女,孤家寡人一个,整日里呆在这义庄内,帮人盛放棺材,也以此混口饭吃。我和师父长途跋涉,已然离开了四川境内,在即将进入陕西汉中境内的边界线上,稍作停留,并寻到了一家义庄,整日整夜的都开着门做生意。当然,这种生意一般人是不会轻易的前来打扰的。
若非家里死了人,谁也不想跑到这义庄触霉头,故而,老须爷的日子过得清闲又略显自在,尽管温饱问题略显寒酸了些,但总归也是一个养老的法子。
闻言,我错愕的想了想,继而微笑着说道:“师父,我在想,茅山南宗的显宗宗师谷潭和密宗宗师杨远山,他们的年龄应该都不是很大,谷潭约莫三十多岁的样子,是比我大了点,资历也比我深厚。而杨远山嘛……年龄与我相仿,可他们都被外界尊称为茅山宗师,我觉得……我觉得以我年龄和才智,还有还有,我的修为也不差,为什么我不能在茅山北宗也自称一个宗师啊?”
“胡说八道!”
师父突然瞪了我一眼,继而苦着脸向我解释道:“那南宗的事情,本与我们北宗无关,再者说,显宗宗师谷潭,乃是现今的茅山派代理掌教,其修为高深,自不必说,而密宗宗师杨远山,虽然年纪轻了些,可却是人中翘楚,道门里的天纵奇才啊!他们皆是身负大任之人,扬名道门乃是理所应当之事,而且宗师之称,更是世人尊奉,再看看你,修为尚浅,现如今又整天傻乎乎的,既无才智又不立功德,凭什么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