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9节(2 / 3)

加入书签

只言片语里,推测出未来的存在。

道衍已经凭借着姜星火言语间,草灰蛇线般的线索,隐约追踪到了姜星火要讲这节课的目的。

姜星火,根本就不是要讲他之前说的表面上的那些东西。

什么日本、琉球,它们怎么产生的,都是顺带一提的事情。

道衍已经基本确定,姜星火所要讲的,是关乎到未来大明整个精神风貌的重要理论!

“有趣,环环相扣,算无遗策。”

“如果姜圣的这套理论宣扬出去,配合下西洋,一表一里,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姜星火说道:“第一大点,我们讲的是地理环境决定国家形成,如今讲完了华夏是因为什么样的内外部地理单元形成的,接下来,就是要讲华夏周边的国家,是因为什么样的内外部地理单元形成。”

“其实主要讲的,就是三个,第一,北方游牧形态国家;第二,朝鲜;第三,日本。”

“这里只是简要地讲一讲,不会讲的太墨迹,最重要的是,让你们了解这个世界上并非是所有国家都是有着华夏这种先天性的地理条件因此,不要用华夏的眼光,去对待和要求其他国家,这也是在对外交往中,华夏文明经常性的习惯。”

事实上,华夏这种内外部的地理环境注定会出现强势的大一统国家,但也注定对外交流困难,在大一统国家的传统下,有天朝上国心态很正常,带着这种固有认知,自然不会去熟悉了解世界其他地方。

李景隆听得尤为认真,因为姜星火现在讲的东西,直接关系到他能不能全须全尾地从日本回来。

“先讲第一个,北方游牧形态国家,对于蒙古高原的地理结构,你们有什么认知?”

蒙古高原这个词,两人瞬间秒懂,毫无障碍。

朱高煦当先说道:“自然是阴山-燕山一线的长城以北,就都是蒙古高原。”

“非是如此。”

李景隆忽然开口。

“不是这样吗?”朱高煦怔了怔。

他爹朱棣北征蒙古的时候,那时候他还很小,并没有深入蒙古腹地的经验,此后虽然率军出过塞,但也仅仅是在长城内外的范围,所以他其实不太清楚蒙古高原的具体地理结构,只是模糊地认为,长城以北全是。

“蒙古高原,是按漠南和漠北划分的!”

李景隆问道:“苏武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知道吧?”

朱高煦点了点头,李景隆解释道:“匈奴强盛时北服丁零,而丁零就在北海以南放牧,那里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到了鲜卑人的时代,便是柔然人居住在那里而北海以南、大漠以北的地方,就是漠北。”

等他解释完毕,姜星火继续说道。

“漠北一向是北方游牧形态国家的统治中心,匈奴的单于庭,突厥、回鹘的牙帐,蒙古汗国的都城和林都在这里。”

“至于横亘蒙古高原的大漠,与阴山-燕山中间的草原,则是漠南。”

“漠南还包括宜耕宜牧的河西走廊与河套地区,中原王朝比较衰弱时,游牧汗国往往能控制整个蒙古高原,例如汉武帝之前的匈奴,唐太宗以前的突厥,建立辽国的契丹等等。”

“不过如果遇上汉、唐这样的王朝,控制了阴山后,漠南草原就所剩无几了,当中原王朝拿下阴山,漠南草原又养不活数量庞大的游牧民,游牧汗国只能往漠北撤退汉代著名的‘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便是指游牧汗国逃到大漠戈壁以北,受地理阻隔无法再频繁南下攻掠的场景。”

见两人已经理解,姜星火总结道。

“所以从大的地理单元来讲,蒙古高原是一个整体,而中间又分为漠北和漠南两个分单元。刚才他已经讲过了,北方游牧形态国家由蒙古高原决定了他们的游牧特性,也因为两个地理分单元,决定了他们盛则南下、衰则北上的规律。这就是地理环境对北方游牧形态国家的决定作用。”

讲完了北方游牧形态国家,姜星火的手指,在沙田地上画了个半岛出来,指着说道。

“第二个,便是朝鲜。”

“从整体上来看,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一面有长白山(宋代以前叫太白山)横亘阻隔,因此,也形成了一个单独的地理单元。”

“从内部来看,朝鲜半岛则是有着两个截然不同的地理分单元,也就是北部的山地,南部的平原丘陵。”

“这也就意味着朝鲜半岛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很容易像华夏、蒙古那样产生统一的国家,但也由于朝鲜的地理单元结构过于封闭,所以很难对外扩张,会比华夏更容易陷入到闭关自守的境地。”

甚至在姜星火的前世里,朝鲜在明朝灭亡后自称“小中华”,吴庆元、吴熙常父子写下过《小华外史》:东以小中华见称于前史久矣,逮至有明御宇,视同内服。涵煦作兴于东渐之化者,比古为盛,政所谓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者也。

嗯偷东西的毛病从那时候就开始了。

浮光掠影地讲完了朝鲜,姜星火讲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