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节(2 / 3)
在心里的反对,或者父皇的否定。
不是储君的大皇子实在不好当啊!
朱高炽心中飞速转动着念头,忽然灵机一动,干脆顺着父皇的话往下说。
“儿臣认为,道衍大师所上奏的变法八策确实是极佳的,以图强国富民之心也是好的。但儿臣觉得,这件事情,待会儿最好还是要问问朝廷众臣的意见最起码要先问问六部尚书的意见,通个风打个招呼,以免闹出误会。”
朱高炽这番话可谓滴水不漏,既显示出了自己的谦虚和顺从,又委婉地提醒父皇,现在不能贸然行事,至少要等六部尚书发表意见才能拿主意。
说白了,内阁这群青年才俊,此时还掌握不了大明帝国文官系统的话语权。
杨士奇闻言,顿时露出赞赏之色,微笑道:“陛下,臣也赞同大皇子殿下的意见。”
解缙的眼睛闪烁了一下,脸上的表情有点僵硬。
平时一贯趾高气扬的他,今天明明是触及到了切身利益的事情,却反而怂了。
解缙看了一眼把头埋得低低的胡广,恍惚觉得,几个月前,好像这一幕也出现过?
而内阁里地位仅次于解缙的洪武朝资历进士黄淮,则是谏言道:“陛下,臣等愚钝,光看奏疏,很多事情还有所不解,若是陛下想要臣等提出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不妨动劳道衍大师入宫一趟?”
朱棣看了黄淮一眼,却没有反驳什么,只是摆了摆手,吩咐身边的三皇子朱高燧宣诏道:“传朕口谕,宣道衍大师入宫觐见,宣六部尚书入宫觐见。”
“是,父皇!”
三皇子朱高燧领命退了下去。
胡广松了口气,心中暗忖:“幸亏大皇子和黄淮聪明,如此既拖延出了时间多思量片刻对策,又能拉上六部尚书这些庙堂大佬分担压力。”
不过此时,本来以为能消停片刻的内阁众人,却惊奇地发现,一个最不该出声的人,表态了。
素来被认为“老实敦厚”的胡俨,慢慢地走到朱棣面前,跪拜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
“哦?”朱棣挑了一下眉毛,目光落在胡俨身上。
胡俨,南昌人,通览天文、地理、律历、卜算等,尤对天文纬候学有较深造诣,其人从不与人争先,性情稍显憨直,乃是公认的老实人。
而且相比于行政官僚的位置,身为馆阁宿儒的他,似乎更适合当提学官员,毕竟如果光以国学功底来论,恐怕就连才高八斗的解缙都比不过胡俨这般扎实。
“胡卿不妨说说。”朱棣没指望胡俨真能说点什么可行建议。
毕竟,现场的内阁众人,无论是论急智还是谋划,胡俨几乎都是排在最后的,甚至连墙头草胡广,论起这些来都能说比胡俨强。
在众人的心中,胡俨就是一个饱读诗书的老实人。
而胡俨这老实人甫一开口,却是石破天惊。
“臣以为,天变足畏,祖宗足法,人言足恤。”
胡俨的语气平淡至极,仿佛在翰林院中与同僚心平气和地治学探讨经义。
可这不由地让内阁众人心头惊骇,皇帝让你说那是客气客气,你是真敢说啊!
第二个方孝孺【求月票!】
胡俨正衣冠,对着朱棣缓缓言道。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在场哪个人不知道这句话下一句是什么?
胡广几乎要跳起来拉住胡俨的袖子,让他不要在皇帝面前胡言乱语了。
可偏偏,胡广不敢,他只能看着胡俨继续说道。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当这句话从胡俨的口中说出来时,整个内阁值房里的气氛,都变得凝重如铁。
朱棣身边,朱高炽更是用眼神劝告胡俨赶紧认错,但胡俨就像没看见一样。
胡俨的脸上带着仿佛殉道者的虔诚,丝毫看不出任何的慌张。
朱高炽一咬牙,起身跪倒在地说道:“父皇,胡俨胡言乱语,还请父皇不要治罪于他。”
朱棣恍若未闻,只是冷哼一声。
随即站起身来,朝着胡俨走去,站在其人面前。
“胡俨。”
朱棣的目光阴沉似水,仿佛要把眼前满身书卷气的儒者生吞活剥一样。
胡俨则是丝毫不惧怕,直视着皇帝,神色坦荡,甚至带着一股无惧无畏的淡定。
“微臣不过是复述了一遍圣人言语,如何就成了胡言乱语?”
听了这话,胡广、杨士奇、解缙等人,纷纷为胡俨捏了把汗。
按照这嘴硬程度,是想当第二个方孝孺啊!
“好啊好一句圣人言语,哈哈哈!哈哈哈!”
听着朱棣的仰天大笑,所有人都屏息以待,等待着接下来朱棣会作何反应。
是直接走流程让甲士拉下去?还是干脆亲自动手?
这种仰天大笑后翻脸杀人的常规流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