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5节(2 / 3)

加入书签

可这么一绕,直接就让吕宋军内部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分歧。

因为北面,不仅仅是王都的方向,也是他们补给线的方向。

说的难听一些,老国王可以死,甚至死了更好,但他们的补给线断了,那大家伙可就都得饿死了。

但是理论上,明军绕过了吕宋军的营寨,自己的补给线,也断掉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中很少会绕过坚城的原因。

不是脑子里塞得都是石头,硬要付出巨大代价去啃,而是不能把补给线暴露给敌人继续前进。

张巡守睢阳,就是这个道理。

而南北朝的时候,刘义隆元嘉北伐失败,被拓跋焘一路反推到长江边上,为何北魏还是没坚持多久就撤兵了?原因还不是凭藉骑兵大集群的优势绕过了很多坚城,但最后靠着抢掠,无法维持补给,深入敌后太远,后方的补给线也经常被掐断。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可对于眼下的明军来说,却不太一样,因为他们人数少,也代表着需要吃饭的嘴少,补给压力小,而且他们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又是在异国他乡作战,可以很方便地因粮于敌,最起码劫掠后方吕宋人之前沿途设置的补给站,都够明军用一阵子了。

反观这些吕宋人,补给线被掐断,两万多张嘴要吃饭,随军携带的粮食,能坚持几天?

那么吕宋人可不可以像明军一样因粮于敌呢?

也不行。

因为明军可以向北,他们如果不想跟明军野战,只能向南,可南面就是他娘的马尼拉了啊!

马尼拉倒是有很多粮食,可人家一样有完整的防御工事啊!

明军绕到了北面三十里处安营扎寨,同时派出小股部队搜集粮食,而吕宋人当了几天缩头乌龟,但随着粮食的减少,军营中开始了配给制,可粮食配给制,却直接引发了剧烈的内部矛盾,因为这两万人里,有一万多人是大王子的部队,而还有几千人,则是收拢过来的溃兵。

按理说,若是名将带兵,那么这时候,就是靠着公平分配,乃至于严于律己,嗯,就是自己少吃饭跟士卒同甘共苦,然后激起大家的同仇敌忾,来收拢军心,再试图野战的时候了。

可是吕宋国没有什么名将,在这种时刻,反而上演了最真实的派系之争。

这些溃兵本来就被明军打怕了,又遭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再加上明明是人数优势,却始终缩在营寨里,连一雪前耻的心气,都被消磨殆尽。

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发生了,在一天夜里,吕宋军的营寨,发生了营啸。

营啸,也就是炸营,军营是地道的肃杀之地,这些败军之将吃不饱穿不暖,提心吊胆过日子,精神压抑可想而知,这时候的吕宋军,很多人都处在精神崩溃的边缘,谁也不知道这一晚的营啸是怎么发生的,事实上,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可能只是一个士兵做噩梦的尖叫,就可以引爆营中歇斯底里的疯狂气氛,士兵们彻底彻底摆脱了严苛军纪的束缚,在混乱中互相残杀,更有人有冤报冤有仇报仇一夜过后,吕宋军的营寨系统,出现了大规模的瘫痪,大量的死伤者在地上哀嚎,更有相当多的士兵趁着夜色和混乱,逃离了这里。

这不奇怪,哪怕是大王子的部队,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以奴隶兵为主的,面对着获得自由的机会,只要没有太多的妻女牵挂,正常人都会做出这种选择。

而离此不远的明军所等待的,正是吕宋人自乱阵脚,让他们的王八壳子露出破绽。

由于明军的骑兵始终保持着对吕宋军营寨的监视,所以明军很快就获悉了这里的情况,敏锐地捕捉到了战机,迅速集结部队开始南下。

三十里的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对于明军,也就是半天行军的工夫,到了正午时分,就抵达了吕宋军的营寨,而此时吕宋人才刚刚手忙脚乱的完成了初步整顿。

明军埋锅造饭,吃饱饭后,一点都不耽误,马上就开始了攻坚。

看起来场面滑稽,但事实就是,四千明军,对着依旧还有一万多人的营寨,发起了进攻。

明军携带的轻型野战炮没几门,但此时依旧是火力全开,掩护着步兵的冲锋。

两军很快开始了短兵相接,刀枪剑戟碰撞的清脆金鸣声络绎不绝。

在明军的突然猛扑下,刚从营啸中恢复过来的吕宋国的军队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吕宋国的军队虽然人多,但是论单兵作战素质,却是差了明军一大筹,更何况,他们在火器上也是处于劣势的,所以在明军集团冲击之下,顿时被冲垮了阵线。

事实上,在这样的战争中,人数优势已经失去了作用,在狭窄的地区,人数再多,也挡不住密集的火铳方阵的弹雨屠戮,最多只能靠着人肉盾牌延缓一些被射杀的速度罢了。

而明军的炮兵则是趁着这个机会,对着吕宋国的营墙一通狂轰滥炸,将附近的运兵通道夷为废墟。

“给我反击!”

督战的吕宋国大王子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