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2节(2 / 4)

加入书签

皇孙,竟然如此轻轻放过,他是何居心?”赵匡义退下后,伺候在旁的喦脱不由忿忿道。

“那觉得,此案该如何判啊?”刘皇帝斜了喦脱一眼。

喦脱立刻答道:“纵然不处死斩首,也要给予严厉的惩戒,否则,天家威严何在?”

刘皇帝的语调却轻松起来,道:“人家有理有据,依法从事,朕还能说什么?天家威严,还大不过国法!”

喦脱闻言一愣,注意到刘皇帝平静的面庞,也反应过来,暗自揣度一番,立刻开舔:“这也是官家宽仁!”

“不过,赵匡义的用心,确是深刻!”刘皇帝目光深沉,悠悠道:“此事若传出,这洛阳上下,还有谁敢犯在他手里,既获直名,又树权威,此人见机之能,很是不凡啊……”

封王

开宝九年,夏六月朔,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刘皇帝要给他的儿子们封王了。这可是轰动朝野的大事,也今年上半年朝廷又一次盛会。

封王的消息,实则早就传出来了,并且在皇室、朝廷内部流传甚广,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即便依照成例,作为皇帝的儿子,封王赐爵,也是理所当然,没有人会有异议。

而刘皇帝呢,也是早有这个想法。只不过,受限于他“无功不授名爵”的理念,一直表现得有些克制,即便这个理念,用在皇室内部成员身上,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不能站住脚,但刘皇帝也难免有些又当又立的心理。

时至开宝九年,大汉宗室之中,得王爵者只有三个人,雍王刘承勋以及徐王刘承赟以及承继魏王一脉的刘旻。即便算上早年刘皇帝所授周王以及被剥夺名爵的太原王刘崇一脉,那也只有寥寥五人。

当初刘崇被发配洛阳养老,爵位是得到保留,不过,在他猝然而逝后,子孙被幽禁,而爵位也是连降三等,由刘承均承袭。

而除了陆续得封公爵的几个儿子,其余宗室,有爵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不只是宗室血脉单薄的原因,更重要的,还在于刘皇帝那隐约的打压。

可以说,在刘皇帝当朝,大汉的宗室们,并没有享受到他们该有的权力与地位。一方面,刘皇帝要坚持赐爵以功,另一方面,刘皇帝又吝啬信任,没有给宗室子弟以奋进的机会。

久而久之,大汉的宗室子弟们,怎能没有怨气,刘皇帝也不相信他们没有怨愤。这也是前番,刘皇帝一朝解禁,大汉宗室尽开颜,甚至有喜极而泣的情况发生。

如今,对宗室的管理与任用,朝廷有了新的政策与制度,对于自己的儿子,这些大汉宗室的核心成员,刘皇帝自然也该有进一步的安排。

封王,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并且,没风声传出之前,就有很多人想到了,北伐战争中,除太子意外,刘煦、刘晞、刘昉这几兄弟,都立下殊荣,朝廷议功,却没有足够份量的犒赏,这其中的曲折,自然引人思考。

而恰如很多人所猜测的那般,之所以一直按捺着,刘皇帝还真是在等着刘昉兄弟的归来。即便回京了,仍旧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筹备。

对于封王大典,刘皇帝也表现出了极高的重视,场面也异常浩大。册封典礼举行在乾元大殿,由内阁大学士、虞国公魏仁溥担任司仪,与会者包括宗亲、外戚、公卿、六品以上百官悉数在列,并专门延请在京的诸族各国使节观礼。

如此盛大隆重的典礼,也足以看出刘皇帝对于此事的重视。而准备封王的皇子,也只有三人,刘煦、刘晞、刘昉,因而在典礼之上,他们也头一次成为了刘皇帝脚下最耀眼夺目的配角,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乾元殿上,贵族云集,大汉的统治阶层们,俱衣冠楚楚,风度翩翩,以极其饱满的热情立于大汉规格最高的殿堂,而能够立身于此,对他们而言,本身就是权力与地位的体现。

“开始吧!”刘皇帝一身正式的冕服,高坐龙床,一张脸上尽是威严肃穆,古井无波,让人看不出任何情绪。

受命之后,魏仁溥便按照仪制,正式开始册封典礼。过去,对于这些显得繁冗复杂的礼制流程,是极其不屑的,甚至抱有一种蔑视的态度,恨不得所有事务都能干脆利落、直达要害地解决。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随着以他为首构建的一整套的制度与社会管理体系的完善,对于这些繁琐,却是有了更深的体会,甚至甘之如饴,他早已意识到了,这些规矩与礼制,就是权威的体现,是维系统治阶层的一种方式,而作为站在统治阶层最高峰的皇帝,又怎会再厌恶。

刘皇帝的“成熟”是全方位的,他的被同化,也是全方位的,思想精神早已融入到这个时代,融入到这个由他所主导的时代,当然,时代也在吞噬并同化他。

坐在最高的地方,视野也就更开阔,看得更远更全,当然,乾元殿太大了,人也太多了,虽然整齐有序,但那乌压压一片,仍旧难以尽收眼底。

不过,这并不妨碍刘皇帝观察他的臣子们,体会他们的情绪。当然,重点只放在两个人身上,一皇后,二太子。

今日这场盛大的册封仪式,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