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6节(2 / 3)

加入书签

:“……”

说完事情,朱棣便干脆地摆驾回宫了。

虽是因为思怀前朝的事,让朱棣有些不悦,不过眼下,听闻钱庄大赚特赚,他倒是乐了。

背着手,愉快地回到了武楼,教亦失哈取了茶水来。

他呷了一口,便道:“噢,对啦,这天色渐冷,朕心疼几个文渊阁的大学士,教人给他们添一点薪柴去,不要冻着了朕的几个学士。他们劳苦功高,朕都记在心里呢。”

说罢,便提起了朱笔,刷刷地草写了一封中旨,递给亦失哈道:“拿去司礼监,照这意思,拟一份中旨,不必经过文渊阁,直接发出去。”

亦失哈恭谨道:“奴婢遵旨。”

……

文渊阁。

几个大学士各自梳理奏疏。

这文渊阁,其实就是最早的内阁制,毕竟不是每一个皇帝,都像太祖高皇帝一样,废掉了宰相之后,所有的奏疏都自己亲自来处理。

朱棣的心思放在军事上,看着这些奏疏就头疼。

可恢复宰相制度,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了胡惟庸的先例,再加上朱棣自称自己是太祖高皇帝最欣赏的儿子,承袭着太祖高皇帝祖宗之法,绝不动摇。

因此,索性便命人入文渊阁,让他们协理天下事务。

一般情况下,是各地的奏疏,让几个大学士来进行整理,整理之后,再在这奏疏下头,根据自己的想法,批上自己的票拟。

所谓票拟,就是如一本奏疏,报上来说哪里发生了旱灾,文渊阁大学士便拟一句“当命户部拨发钱粮救济灾情,再委都察院御史一员,前往巡视灾情。”。

这奏疏和票拟送到了皇帝那边之后。皇帝就不需要琢磨该怎么处理了,直接看一看大学士们的票拟,觉得这票拟可行,直接朱笔点一个圈圈,就送司礼监去盖上大印,然后颁布旨意照着实行。

因此,虽然文渊阁大学士没有宰相之权,可其实已经隐隐有了一部分宰相之实,因为理论上,皇帝是没办法处理如山一般堆砌起来的奏疏的,天下的事务,完全都由票拟来决定。

皇帝虽然有否定票拟的权力,可否定就意味着你皇帝得另想办法,想出一个更适合的方法来,作为皇帝而言,那还不如偷懒,画一个圈圈拉倒。

亦失哈亲自带着几个宦官抱着薪柴来,自然让解缙、胡广和杨荣忙是从各自的公房里出来寒暄。

亦失哈笑吟吟地道:“陛下心里惦记着几位大学士,所以特别教奴婢来给大人们添一些薪柴。”

解缙红光满面,他觉得皇帝就应该礼遇他这样的人,连忙道:“陛下宽仁,臣等肝脑涂地,也难报万一。”

胡广开玩笑道:“如此,老夫这老寒腿便有救了。”

众人知道这只是玩笑话,都笑起来。

只有杨荣面上虽微笑着,可眼底深处,却有一些难测。

这不经意的表情,别人可能无法察觉,可素来最懂得察言观色的亦失哈却是尽收眼底,他什么也没说,又寒暄几句,这才告辞。

出了文渊阁,后头的宦官巴结似的要搀扶亦失哈:“大公公,您……仔细脚下……”

亦失哈笑了笑:“好啦,好啦,咱还健朗着呢,倒像是咱七老八十,要去孝陵给太祖高皇帝守陵了似的。”

宦官赔笑:“奴婢这嘴……”

亦失哈道:“对啦,我见杨公疲惫,陛下恰好赐了咱一些朝鲜国松来的人参,你过几日,帮着咱给杨公送一些。”

“杨荣学士?”

亦失哈颔首。

“大公公,何必给那杨荣送东西呢?该是他孝敬大公公才是。”

亦失哈气定神闲地道:“这个人……不简单……是百年难一见的人物。”

那小宦官道:“那解公和胡公……”

亦失哈道:“只送杨荣,咱就是要让杨荣晓得,咱只瞧得上他,礼这东西,轻重不重要,重要的是心,若是人人都送,哪怕礼再贵重,在人眼里,也是不值钱的。”

张安世智擒乱党

次日。

张安世往诏狱去,查了一下卷宗。

那锦衣卫的人,倒是不敢为难这位安南侯,甚至给提供了一切的便利。

抄录了一份卷宗,张安世随即便回了栖霞。

锦衣卫历以凶名著称。

而且他们对于东宫也向来不友好。

一方面是锦衣卫乃是皇家直属,或许有避嫌的原因。

另一方面,只怕就是纪纲有支持汉王的嫌疑。

只是他这种支持,只点到即止,并没有牵涉进太深。

不过也足见纪纲这个人的狡猾之处。

张安世不相信纪纲支持朱高煦,只是单纯因为和朱高煦关系好。

朱高煦这样的大聪明,其实和他家姐夫一样,某种程度而言,都是解缙、纪纲这样的野心家们的祭品罢了。

他们所谓的支持,不过是想押宝,等到登上了大位,他们便摇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