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4节(2 / 3)

加入书签

关系好,所以自然不免要去拜见邓家的父母。

邓达的父母也喜欢胡穆,当即,这邓母便取了一个银锁,当做礼物送给了胡穆。

睹物思人,这件前事,邓达自然早已忘了,可现在突然记忆被唤起,也不禁意识到,自己对于胡穆的怨愤,或许有些没有道理。

这块普通的银锁,既被胡穆随身携带了十七年,可见其份量。

文吏看他几度变幻的神色,笑了笑道:“胡大使说了,他希望你去平潭驿,在那儿……你能见识到许多的东西,天地广阔,趁着年轻,何不趁此机会,见识一番呢?”

邓达沉吟了片刻,他原本是打算一走了之的,毕竟受到了侮辱,他的自尊心不允许他再和胡穆有什么瓜葛了。

可看到了这银锁,邓达深吸一口气,当即驻足,又深深吸一口气,道:“可有教学生往平潭的行文?”

文吏微笑道:“明日来铁路司取便是。”

“好。”邓达点点头,看着那银锁,又道:“这银锁……”

这文吏却道:“这银锁,还得还回胡大使那儿去,胡大使平日里都佩戴着的。”

邓达点头,这才带着感触告辞离开!

……

到了岁末。

如今江西铁路司,铁路已修了一年半之久。

这时代的铁路,铺设起来还算快捷,毕竟跑的只是蒸汽小火车,没有那么多的标准。

这南昌站、瑞州站、饶州站、抚州站、九江站,半个江西的铁路,竟都贯通,以南昌站为中心,开始向北部江西辐射开,只是吉州、赣州等地,工程却是旷日持久,那里多山,还需一些时日。

铁路的贯通,同时带来的,却是各站的新城开始随之崛起。

而以往的旧城,却慢慢萧条,这自然引发了巨大的问题,至少今年户部这边,所接受到的江西布政使司的钱粮,就足足减少了一半之多。

这户部这边盘过账目之后,特意上奏,一时之间,又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岁入减少一大半,粮税还勉强有七八成之多,可其他的如茶、盐、铁等税赋,却几乎是直线暴跌。

朝廷还需每年,在江西布政使司投入这么多的金银修建铁路,可以说的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夏原吉上奏之后,对此表示了担心。

其他上奏者,也不知凡几。

即便是文渊阁这边,也引起了争议。

譬如胡广和金幼孜,他们也开始产生了自我怀疑。

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胡广。

他明明被张安世绑上了车,可一旦出现大规模的亏空时,他依旧还是没有兼顾铁路司和邮政司的利益,反而觉得这样是不是过急了,会不会引发其他的问题。

胡广于是上奏,请求陛下重视此事,或者说,是否稍稍减少一些铁路司的规模,以免操之过急,导致江西糜烂。

奏疏到了朱棣处,朱棣忍不住道:“如今这胡家上百口人,都在铁路司呢,胡广这老家伙还有一个儿子,从铁路司去了邮政司,他倒是硬气得很,居然要对自家人动刀子。”

亦失哈自是对这种事情不好发表太多意见,只干笑道:“奴婢也看不懂胡公。”

朱棣将奏疏搁到了一边,叹了口气道:“罢了,不必理会他,这是一个老糊涂。”

虽是这样说,朱棣还是略有所担心:“从户部的情况来看,确实有些糟糕,朕也担心,一旦这样时日久了,会滋生盗匪,亦或者……引起其他的问题……”

他说着,陷入深思。

而与此同时。

胡广却与张安世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胡广道:“治大国如烹小鲜,不是说新政不能搞,也不是说铁路不能建,更不是……”

张安世道:“胡公,好了,好了,我说不过你。”

胡广道:“这不是说的过,说不过的问题,这在于……”

在场的,还有解缙、杨荣与金幼孜三人,却都像木头人一般,只端坐不动。

他们都是有心机的人,即便心里有自己的看法,却绝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表露。

倒是此时,有舍人急匆匆的来,口里道:“急报,急报,邮政司送来的急奏。”

众人看去。

张安世好像一下子被搭救了出来,忙趁机躲到一边去喝茶。

胡广道:“何处的急奏,这样慌慌张张。”

“江西铁路司的,皇孙殿下亲笔。”

胡广听罢,倒是抖擞了精神,伸出手来,道:“所奏何事?来,取来瞧一瞧。”

当即,取了奏疏,当着众人直接打开,却发现这份奏疏,实在过于厚实。

看了良久,胡广抬起头来,一副惭愧的样子道:“诸公都且来看看吧,这奏疏……老夫看不甚懂。”

众人不由得心里摇头,一般人遇到这种不懂的事,好歹也是文渊阁大学士,总还需端着,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然后轻描淡写的将奏疏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