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47节(2 / 3)

加入书签

间不到。”

朱棣:“……”

朱棣的脸色更肃然了几分,眼中尽是怀疑。

张安世便道:“臣等进行测试,自是为了陛下所忧患的讯息传递之事,所谓君忧臣辱,可哪里想到,这好端端的,却遭了陛下的加罪?陛下,臣的消息比别人要快,难道就不能提早在交易所购买大宗的商品吗?这就犹如两个武士搏斗,难道就因为其中一个武士武艺高强,所以非得绑缚他的手脚,才允许决斗吗?”

朱棣的眉心直接皱成一个川字,一时之间,心有些乱。

看张安世的样子,真不像是开玩笑,也不像说谎的样子,莫非……这真是千里眼和顺风耳不成?

若是如此,那么这该有多么的可怕啊!

倘若说,蒸汽机车,他大抵还能理解,可张安世现在所提及的事物,却已经完全远远超出了朱棣的理解认知范围了。

于是朱棣定了定神,找回了几分冷静,便道:“你说的这些,在何处?”

张安世淡定地道:“京城里的电报房,就设在宋王府里。”

朱棣面上阴晴不定,道:“可千里传音?”

“也差不多。”张安世道:“不过眼下,还在测试……所以……”

“测个鸟,你们都挣了这么多银子,还敢说是测试?”朱棣咬牙切齿道。

似乎此时此刻,对张安世的话已然信了几分。

张安世道:“陛下,其实这也是计划的一部分。”

朱棣:“……”

张安世解释道:“消息对于朝廷,对于商人的重要性,想必陛下是知情的,一旦出现了电报,那么……必然要推广开,要使其出现在天下各州县!”

“可是……一旦要铺就这样的电报,花费也是惊人。因而,臣以为,若是单凭朝廷出资,实在花费太大了。可若要让商人们出资,这商人们……都惜财如命,怎肯轻易就范?”

“正因为如此,所以臣借着这测试的机会,同时也是做出一个榜样,谁若是能单独完成电报的铺设,则这便捷的通讯,便掌握在一人一家之手,那么……对于天下商人,都有巨大的妨害。想要通讯互享,就必须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张安世侃侃而谈,说的天花乱坠。

朱棣却是觉得自己的头晕乎乎的。

信息量实在过大,让他一时之间,接受不来。

横空出世

见朱棣还是一头雾水。

张安世便只好苦笑着,继续解释道:“陛下,臣有信心可以将天下的讯息传递,缩短在一个时辰之内。”

张安世是懂朱棣的,你跟他解释其他的名词,他可能不懂,可你若是讲起这东西的效果,朱棣立即就可以融会贯通了。

只不过,朱棣此时依旧还处在震撼之中。

要知道,在这个还需要靠快马传递消息的时代,一个时辰之内的讯息传递,是个什么概念呢?

哪怕是天子脚下,若要从京城将消息传递到南直隶的江苏去,快马加鞭,至少也需要两天一夜的时间。

就这,还属于比较理想的状况,毕竟人力和马力,在路途之中,是随时可能发生变故的。

可能一场大雨,也可能是一次突发的状况,都可能让这传递的时间延长。

这还是天子脚下,若是更远的距离,那就更不必说了。

所谓山高皇帝远,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不说其他,单单从京城至四川布政使司,快马需大半个月的时日,若是往返,则需一两个月的时间,一旦四川布政使司发生了任何的特殊情况,当地的官府,需要等待朝廷一两个月之后才能得到指示,而在这个过程之中,事情可能早已起了新的变化了。

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后面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自秦以来,天下开辟了郡县,这历朝历代的疆土,一直都局限于汉地,某种程度而言,既是因为,北面是极地和大漠,南面是连绵的原始森林以及十万大山,东临大海,西临戈壁以及沙漠。

也就是说,祖先们已将疆土拓展到了所有适合农耕的地方,其他的荒漠和大山还有冰原,确实没有太大的价值。

可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因为,这一台经过了历朝历代不断的精进改良之后的官僚体系,也已到了极限。

可千万不要认为官僚体系是贬义词,实际上,在数千年的来的农业社会里,这一套从秦朝开始不断演化的郡县、官僚体系,从朝廷到地方,从朝中的部阁至地方上的三司,从选拔人才的科举,再到驰道和传驿,这几乎已是一套在这个时代,这个生产力之下,最精密的行政系统,这种文官体制,绝对堪称是农业文明时期的奇迹。

只是,体系再如何精密,能将幅员万万,疆域万里的天下统辖起来,并且进行运转,却不代表,它没有局限性。

而这种局限,是生产力。

一旦有了一个时辰之内,便可传驿的系统,那么……就必然完全不一样了。

若说铁路乃是骨骼,那么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