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0节(2 / 3)

加入书签

“子粒剩下二十二万石,有的打了欠条,秋收补上;有的拒不缴纳,需要一一强制收缴。”

“现在榆林镇军饷到年底需要支付二十一万石,延安府救灾需要二十万石,其他军饷需要四十五万石。”

“兰州、河州和狄道县救灾亦需要万石,还有各种运输,路途消耗十五万石。”

“官吏放发俸禄十余万石,实则至年底还要倒亏五万石。”

“至于军队训练、铠甲、武器装备等一应事务,只得耗费义军银两。”

“自舜王入关以来,先后没收秦藩、韩藩、庆藩财货合计一百五十三万余两,其中肃藩财货田庄皆留甘肃巡抚张应辰支配,不曾上报上来。”

“这其中购粮用去四十万两,王徵、张都督打造铠甲、武器支取二十三万两,日常训练耗费近十余万两。”

“义军赏银又先后用去三万两,如今只剩七十万两。”

“若是秋粮征收再不如意,吾恐义军兵马虽众,却坐困陕西矣!”

什么意思?

其实吕维祺在委婉的告诉张顺,陕西根本养不了这么多兵您老赶快想个办法吧。

今年能撑下来,是因为没收诸王府的财产,补贴进去了八十三万纹银,这才勉强收支平衡。

但是,过完年以后怎么办?士卒百姓嗷嗷待哺,官吏、将军坐等俸禄,究竟怎样才能开源节流?

农业社会和后世工业社会截然不同。

粮食一年收种有时,天下田亩皆有定数,无论你怎么激励、刺激,实际产量都有一个上限。

原本这个上限因为天灾人祸,已经降低到一个可怕的低点。

结果这两年又经过张顺一通乱战,外加“粮食战”一通乱购,导致天下粮价彻底放飞了自我。

如今不仅后金、京师粮价飞涨,连义军购粮之事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若是再不想办法,恐怕明年陕西饥民又要起兵反抗义军的统治了。

“不妨事!”张顺摆了摆手道,“如今西安府屯田已经清理的差不多了,执行之事交给徐全吧!”

“我准备调张伯鲸、李自成去延安、庆阳和绥德清理屯田。”

“此三处差不多有三万顷,差不多可征收子粒四十万石,庶几足榆林之用矣。”

“除此之外,宁夏、固原二镇屯田颇多,皆可一一清理一番!”

“我还不信偌大个陕西,还能养不活二十万精兵!”

三见李际遇

“我等叩见秦王(舜王)殿下!”在李际遇、陈金斗带领下,王升、张鼎、申靖邦三人也老老实实向张顺叩拜。

“本王一路走到现在,原本的朋友也不多了。诸位都是张某的患难之交,不必多礼!”张顺客气道。

“这位就是王升吧,真是久闻大名,不意今日竟得相见!”

“秦王殿下说笑了,得见秦王天颜,实在是王某三生有幸!”那王升闻言诚惶诚恐,连忙应道。

“昔日听闻李际遇说,他曾在任府得见真龙。王某因为当日有事儿未去,实乃引为平生憾事!”

“如今得见秦王风采,更胜传言三分,王某真真死而无憾矣!”

这妮玛,说好的大家以我为首呢。

怎么见了舜王以后,你溜须拍马的竟如此自然!

原来当初张顺跟随李百户侄子、钱夫子等人输粮路过任府,当时除了主人任辰以外,在座的便有张顺、宋献策、陈金斗、李际遇、张鼎和申靖邦六人。

如今宋献策也被张顺喊来作陪,在座诸人除了已经身死的任辰以外,竟只有王升一个是“外人”。

所以也难怪王升急着表忠心,特么万一你们一伙耍我,我岂不是成了傻子了?

果然一说起往事,众人也唏嘘不已。

“但凡那任庄主肯听我一声劝,也不至于有如此下场!”陈金斗不由感慨道。

“这叫做‘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李际遇闻言顿时沉默不语,反倒张鼎若有所思道:“是啊,可伶任庄主一家老小,上下三十四口,竟然没留一个活口!”

“自个脑袋和周如立一起,都被人吊在禹州城门口,死后尚且不能入土为安。”

“这事儿还得感谢舜王!”宋献策闻言不由插口道。

“后来义军攻下禹州以后,舜王特意下令让李信将军收拾了两位好汉的遗体,择一风水宝地葬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任辰算是他们几个地故主。

所以听到这里,李际遇等人不由纷纷起身拜道:“舜王真仁义之人,我等替任庄主谢过了!”

“哎,客气了,都是自家兄弟。”张顺不由自谦道,“莫说是自家兄弟,就是别个见了,张某少不得要积一次阴德。”

“杀人不过点头地,又何必如此欺辱英雄哉?”

“却是这么个道理,朝廷上下真是失了体统!”众人闻言不由点头道。

屁个道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