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5节(2 / 3)

加入书签

“不过我之关税和他处不同,境内谓之过税,境外谓之关税。”张顺继续解释道。

“除了征税以外,还有调解之用。”

“比如茶叶、棉麻布匹、药材、火药、硝石、硫磺等义军亟需物资入关,一概减免税收;出关则加倍征收。”

“我明白了!”吕维祺、洪承畴和钱守廉等人闻言不由眼睛一亮,顿时反应了过来。

张顺参照后世制度,这一手玩的更为漂亮。

若是这样,但就茶马交易一项来说。

就等于茶叶入关几乎不缴纳什么费用,但是若想出关与番人交易,那么就需要缴纳重税,这样既不影响义军治下的物价,又抬高了与番人交易的物价。

而等到商人换取马匹、牛羊进入到义军治下的陕西,还算是一路畅通。

但是若想从义军治下出境售卖,那同样需要缴纳重税才能过关。

如此以来,由于关税的存在,对往来商人来说,从汉中运输茶叶售卖到陕西最为有利,从番地往陕西售卖马匹最为有利。

一进一出之间,义军反倒获得了实利。

“只是如此这般,务必缉查严密,万勿为宵小所趁!”洪承畴皱了皱眉头,不由提醒道。

理论虽然听起来很好,如果操作不好,什么都白扯。

“此事易耳!”张顺笑道,“不外乎入关即付纳税凭证罢了。”

“凡入关货物,一并标明名称、数量、重量,入关商户及经手官吏。”

“每遇关卡,待查验无误后,方可放行。若是凭证有误,或者虚假,一概交有司审理,追讨关税,处以罚金,此其一也。”

“其二,吾欲仿照盐法,设立纲法。凡往西宁、河州、庄浪等处茶马司售卖茶叶者,皆登记造册,由数户、十数户专营,不许他人肆意参与。”

“凡有违逆律法者,随时罢黜,另行招徕商户冲抵,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妙,妙啊!”吕维祺闻言不由抚掌笑道。

他算是服气了,张顺这一手不仅解决了茶叶问题、税赋问题,顺带还拉拢了商人,活跃了经济。

经略之策

任何政治问题的根源都是经济问题,同样无法解决的经济问题,十有八九也是政治问题。

无巧不成书,西面的甘镇和东面的韩城出现的问题出奇一致,都是因为经济问题。

其实在正常汇报公文之后,甘肃巡抚张应辰另外给张顺附了一封私信。

私信的内容正如和张顺、洪承畴、吕维祺、钱守廉一干人猜测那般,这几处土司造反,还真是与茶马互市有关。

原来大明开国之初,北方残破,百业凋敝,是以茶贵马贱。

“凡上马每匹给茶四十斤,中马三十斤,下马二十斤。”

等到洪武二十二年,一向“抠门”的朱元璋都不得不下令:“诏茶马司仍旧,准其定价。”

“上马一匹与茶一百二十斤,中马七十斤,驹马五十斤。”

随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马价愈高,茶价愈贱。

究其根本原因,是牧民生存环境恶劣,无论是人口还是牲畜都孳生缓慢,比不上内地的发展速度。

随着四川、湖广等地稳定下来,大量茶叶被生产了出来,而番地牧民消费市场并没有显著扩大,马匹的畜养也没有大量增多,所以导致茶贱马贵,朝廷“官法”得不偿失。

官收官运官售的“官法”败坏以后,刚巧名臣杨一清任三边总督,又尝试采取“招商中茶”法。

其法即为招商运茶,每一千斤茶,运至茶马司,给银五十两。

其中茶钱二十五两,加工和运费二十五两,商人有利可图,而朝廷亦有利可图。

要是外行人听起来这话,定然莫名其妙。

商人有利可图还能说朝廷定价合理,那么朝廷作为出银子一方,又如何有利可图呢?

原来这时候一匹上马价格大概在十两银子左右,若是以茶换马,大致在六十七斤左右。

若是以银计价,实际上六十七斤茶叶才合三两三钱五分,不过是银子购价的三分之一左右。

其根本原因就是大明对茶叶的垄断,造成了茶价的虚高,这也是后期茶叶走私贸易猖獗的根本原因之一。

而这种走私贸易,都是以大宗商品以物易物为主,若是没有人内外勾结,断然不成。

这些内外勾结之人,在西宁为东祁、东李两家土司,在庄浪则为鲁氏土司。

他们一边背靠大明朝廷,一边挖大明朝廷的根基,从中攫取了大量的利益。同时,他们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过高的估计。

等到陕西三边四镇被义军锤爆以后,他们才赫然发现,原来离了大明他们什么都不是。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