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5节(1 / 3)

加入书签

其实这“炮”根本就不能称之为炮,它就是一个导轨或者更正规的说是“定向器”。

如果不要求精度的话,连这定向器都可以不需要,把“喷进弹”往地上一摆,电线搭着电池两端往尾部一碰……就发射出去了。

由于这“喷进弹”不像普通炮弹一样需要膛压发射,所以导轨有多薄就做多薄,说是一层铁皮也不为过,“巴祖卡”火箭筒全重也只有六斤八。

张万和想了想,就问五金:“咱们生产一门‘鬼炮’需要多少工时?”

五金迟疑了下,回答道:“没计算过,但至少需要2000工时。”

“五零小炮呢?”张万和又问。

“五零小炮简单得多。”五金回答:“平均只需要三百多工时,不过它的问题是寿命短……”

五零小炮是通过翻砂铸形然后再韧化整出来的,制作的确不难,但韧化钢终究有质量问题,这种有质量问题的炮管在发射时要一次又一次承受炮弹出膛时的膛压,于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使用寿命短、易炸膛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没办法,比如像生产“鬼炮”一样用火车轮轴打出炮管。

但这么一来工时又成级数上升了。

接着张万和又朝地面上的导轨扬了扬头,问:“咱们要整出这东西呢,要多少工时?”

五金上前打量一番,用手指敲了敲导轨,然后回答道:“只怕一天都能生产好几具吧,三、五个工时差不多了!”

这话说的没错,鬼子这导轨做得很简单,就是一个脚架撑着个半圆柱形的铁皮,底部再加个电池盒以及用于固定炮弹的圈就成了。

苏欣补充了一句:“而且还没有寿命问题……”

王学新打断苏欣的话:“必须有寿命问题啊,人家那电池用完了还得换呢!”

苏欣被气笑了:“换电池也能叫寿命问题?你咋不说这导轨还会生锈呢?”

“对对对!”王学新说:“我刚想说来着,被你抢先了!”

周围的干部们都被王学新这番话给逗笑了。

然后张万和就下了结论:

“同志们,咱们研发装备,可不能只看它打得准不准。”

“你们想想,咱们这‘鬼炮’2000工时,但机器就只有那么几台,火车轮轴也是一个月才来两、三根,咱们2000工时真能造出一门‘鬼炮’?”

“按轮轴数计算顶多也就是一个月三门吧!”

“以每团三门‘鬼炮’的量计算,咱们要装备八路军100个团,得造多少年才造完?”

“只怕这边还没造出来,那边旧的炮又出故障或是到了寿命要回炉了!”

“也就是说……咱们有许多部队根本都轮不到‘鬼炮’!”

“既然轮不到‘鬼炮’也就没有炮。”

“这么着咱们再来看看这玩意……”

说着张万和朝地上摆着的导轨扬了扬头,说:“你们说是啥炮都没有打不出炮弹好呢?还是有一门打不准的炮好?”

被张万和这么一分析,大伙就都明白了。

再怎么着,这“喷进弹”也能打出几个能炸得响的东西去,面对敌人时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所以这怎么能说是浪费呢?

负责

张万和的分析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

说对吧,大方向上是对的,火箭弹这东西的定位就应该是廉价的、可批量生产的、可迅速装备部队的武器。

说不对……就是有两个细节上的问题有出入。

一是火箭弹没张万和想的那么不堪,这都被说成一种聊胜于无的东西,跟八路军手里没炮用比上了。

打个比方,你一门炮的精度的确比火箭筒高,问题是老大一门炮架在那目标大,打不了几炮就被敌人一片炮火覆盖给敲掉了,尤其是鬼子的炮火肯定比八路军多而且射程远,那火炮的高精度在战场上能发挥的作用也就十分有限。

火箭筒就不一样了,背着在战壕里跑来跑去,突然冒出头“啾”的来一发,打完就跑,然后再冒出头又是“啾”的一发……虽然精度不高但近距离打,而且生存能力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好,能发挥的作用不比一门炮少。

不过这个也是空口无凭,王学新现在说了也没太大意义。

另一点,就是此时鬼子这“喷进弹”还存在发射药生产困难的问题,导轨虽然廉价但炮弹生产起来却麻烦也不廉价。

不过王学新当然不会说这个。

开玩笑……说了不是自个给自个找麻烦吗?

万一张万和那听了就“哦”了一声,“既然这样,就别整这玩意了!”。

王学新这一番苦心可就全都废了。

王学新没那么傻,何况自己已经向系统买了技术,解决方法都在脑子里呢!

完了后张万和就问了声:“同志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不同意见都提提,人家说的那啥……集思广益,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不犯错误少走弯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