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4节(2 / 3)

加入书签

就是顽军出来解释说什么“缓兵之计”之类的,过一阵子就淡忘了。

但如果签订之前曝光,此时事情还有挽回的机会,百姓纷纷上街抗议就更猛烈。

在这种情况下,顽军要是还敢签下这协议,就代表无视民意站在全国百姓的对立面……

正途

接下来,首长就按王学新的建议做了安排。

宣传方面由参谋长负责。

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要联系全国各地的情报人员和爱国人士做好准备,收到消息后同时发起舆论攻势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于是需要分城市逐层往下联络。

首长则负责战斗方面的问题。

他做的第一步就是把谢保林这些师范生分散到各个部队去对军队进行全面的教学和整训。

首长认为在这时候没什么能比规范作战队形和战术更重要了,尤其在一场大战来临之前。

散会后李云龙还小声抱怨道:“还以为能赚到一个营,没想到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了!”

然后又摆出一副债主的模样牛逼哄哄的对王学新说道:“我说小东北,这可是你出的主意,说是出去一个连回来一个营……你自个看着办,没回来一个营,你他娘的也就别回来了!”

“团长!这可不能怪我啊……”

“别扯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李云龙打断了王学新的话:“话是你说的,人就得给我带回来,其它的老子一概不管!”

王学新:……

你这是不敢找首长要,就拿别人撒气呗!

和尚在离开时就多嘴问了声:“团长,别人都在抢小东北,你还不让他回部队?他要是真不回来呢?”

李云龙“操”了一声:“他敢!他怎么着也是独立团的兵,要是胳膊肘往外拐不回来,老子跟他没完!”

于是和尚就明白了,李云龙这是阎王开赌场输赢都是鬼。

送走了李云龙,王学新就回自个宿舍了。

宿舍是张万和之前在村里给安排的那间舒适小屋,因为王学新时不时会回来住住,于是就一直留着。

躺上了温暖的炕头,王学新就开始发愁了。

他想的当然不是李云龙所说的一个营的问题。

不过就是一个营,多大点事啊!

凭王学新这会儿的名气,只需要喊一声七连缺兵,那新兵还不是一个个的往这边挤?

这牛皮吹的,连王学新自个都有些脸红了。

不过这还真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此时让王学新为难的,是怎么才能打一场漂亮仗。

打一场漂亮仗就能占据舆论制高点。

占据舆论制高点就能发动群众迫使顽军无法签谅解案。

顽军签不了谅解案,鹰酱所谓的调解就会破产。

于是禁运继续,鬼子依旧只有一条路……偷袭珍珠港。

总结一下,就是王学新想靠这个来扇动一下蝴蝶的翅膀把鬼子重新拉到“正途”上来了。

然而,打一场漂亮仗却没那么容易。

就像首长说的:“这场仗可以不大,但一定要打得好!最好是以大伤亡比、大优势,干净利落的打下一场胜仗,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首长说的没错。

这场仗的目的是为了宣传,而宣传的对象又是绝大多数都对战争一窍不通的百姓。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百姓关注的不是敌我力量的综合对比,也不看总体态势,更不懂什么战略战术。

他们的关注点很简单,就是敌我伤亡对比以前及占的地是多了还是少了。

因此,一场中小规模大伤亡比的胜利,反而能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因为百姓会想当然的这么想:“要是其它战斗都能打成这样,都能有这样的伤亡比,那把鬼子赶出我们的国家是不是就指日可待了?”

但参谋长却在这时给众人泼了一盆冷水:“鬼子自从上回被我军突破封锁线实施交通大破袭后,就增强了封锁线的兵力和火力并改变了战术。他们把正规师团和炮兵部队布设在封锁线后方,一旦某处炮楼遭到进攻,马上就会得到步炮兵的增援!想要打一场大伤亡比的胜仗……不容易啊!”

王学新也听说过这事。

这主要是鬼子发现在封锁线上的炮楼越来越不顶事了。

之前,一座炮楼摆那就跟一座据点似的,装备简陋的八路军愣是啃了不动。

但现在,八路军手里又是鬼炮又是火箭筒的,炮楼已经成为“棺材”般的存在。

鬼炮数量还较小,平均一个多月两个月才能出一门。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