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9节(2 / 3)

加入书签

射到空中。

不过当然,只有王学新“毫无意外”,其它人包括对原型机颇有信心的和志民在内都一声惊呼,然后就欢呼起来并互相拥抱在一块庆贺……原型机抛射到空中而且飞行姿态平稳,这几乎已经成功一半了,因为这一步往往才是最危险的。

苏教授看了看王学新,觉得他似乎有些太淡定了,不惊不喜无怒无忧,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大将风度”?

他当然不知道,王学新这是对系统有信心……毕竟系统也是做生意的,这要是有什么质量问题,假一赔十不过份吧?

和志民不敢迟疑,一边用电台与原型机联系一边指挥着95式侦察车追着空中的原型机。

王学新用电台问了一声在原型机里的周元凯:“情况怎么样?”

“一切正常!”周元凯喘着粗气回答:“营长,我……我还以为自己要交待了!”

“你就跟我交待吧!”王学新回答:“注意感受原型机的姿态,适时做出调整,并同时把调整过程报告!”

“是!”周元凯应了声,然后就将注意力集中在原型机上。

射程

试飞进行得很顺利,只不过其中出了段小插曲。

原型机的飞行时速在300里左右,而95式侦察车的最高时速只有70公里,因此就算95侦察车在地面猛踩油门追赶,眨眼功夫也就被甩在了后头。

甩在后头原本也不算什么问题,因为原型机可以自己飞,电台的联系距离也有上百公里……其实不只上百公里,上百公里是地面对地面的联系距离,地面对空中的联系距离要远得多。

问题就是原型机没有窗看不到外界的情况,它需要地面观察并通过无线电告诉周元凯高度、方向、姿态等等。

如果失去这些指引,原型机就别说降落了,把握方向都成问题。

眼看原型机越来越远就要脱离侦察车的目视距离,和志民急中生智通过电台命令周元凯:“原地转圈等待侦察车!”

周元凯应了声,就驾驶着原型机在原地打转。

后来又发现这么做也不行,因为原型机马上就没有燃料要失去动力了,还没等侦察车赶到它就要从天上掉下来了。

于是原型机在侦察车的引导下朝预设的降落地点另一个小机场原常机场前进。

所有的过程都有惊无险,十分钟后王学新就收到成功降落的情报,整个发射场都爆发出一阵欢呼。

苏教授则难以置信的看着和志民记录下来的速度,问了声:“老和,速度没算错吧?”

和志民看了看记录,马上意识到了什么,他翻了翻记录然后就兴奋的说:“应该没算错,几段记录的时速差不多都在300公里左右!”

王学新见两人神色有异,就上前问了声:“苏教授,有问题?”

苏教授赶忙回答:“不不,没问题!”

接着又说:“不过的确有问题!”

说着就从和志民手里接过记录本递给王学新,说:“王营长,看看这速度,时速300公里,这可比我们想像的要大得多。以这时速计算,咱们这十分钟的燃料……那可是飞行了50公里啊!”

和志民接嘴说道:“我看还不止!因为我们在降落时还消耗了一部份燃料,说不定还剩下一点燃料。”

王学新点头同意和志民的观点,周元凯是不可能掌握得刚刚好,刚好把燃料消耗完就降落,这没必要也很危险。

也就是说……

苏教授说:“咱们这原型机,射程可能还不只50公里,这可比咱们预计的30公里远了将近一倍啊!”

王学新想了想,就提醒道:“也许没那么乐观,原因是我们没有装炸药。如果按照我们的计划,在机头前装上800公斤的炸药,不管是弹射还是飞行都会增加许多负荷,于是航程也会相应的减少!”

“说得对!”和志民一边说一边在笔记本上计算着,然后就下了结论:“但即便增加了这些重量,我们的原型机还有可能在空中滑翔一段距离,因此……”

和志民没有继续往下说,他手中的钢笔飞快的在笔记本上又是画图又是排公式,过了几分钟后才最终得出结果,说:“原型机最终的射程,很可能依旧是50公里左右!当然,具体是多少,还要装药之后实测才知道!”

周围的研究员听了又是一阵振奋。

虽说这射程已经打了折扣,但依旧远超计划,何况这射程还可以通过改进发射药或增加发动机延长。

王学新认为这射程已经足够了,至少对于应对目前的运城危机是够了。

只要这玩意能顺利研发出来,鬼子的重炮部队还能跑到哪里去?

重炮部队也许会在几分钟之内转移,也许不会。

因为鬼子不认为八路军有能威胁到重炮的装备,除非是飞机……重炮可是能打十几公里的玩意,八路军陆地没有任何东西能打这么远,而如果用飞机轰炸,鬼子老远就能用雷达为其示警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