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节(3 / 3)
河野真太。
结果华夏不仅生产出来了而且还用在了战场上。
这使汉斯科研人员又是沮丧又是兴奋。
沮丧是因为他们居然不是世界上首个研发出这种装备的国家,而且研发出这种装备的国家居然是华夏……
这问题就严重了。
因为华夏原则上鹰酱和毛熊的盟友,如果华夏有这种装备,是不是意味着必要是鹰酱和毛熊也将会有这种装备?
说是兴奋,则是因为他们总算确定这种装备是可行的,而且还有实战意义。
其实让他们兴奋的还不只是这个。
华夏使用火箭发动机将“特殊炸弹”用于对付敌人炮兵的想法,是他们之前想都没有想过。
这就给汉斯科研人员一个启发……原本他们只想着用v1导弹轰炸日不落帝国的首都,那么现在,是不是也可以思考一下生产各种射程的导弹,然后用它们对付敌人的炮兵、仓库、电站、兵营这些有战术价值的目标?
尤其是河野真太还想到一点……
“如果v1可以用来攻击战术目标!”河野真太向上级建议道:“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用它来巩固大西洋防线?”
(注:大西洋防线又称大西洋壁垒,汉斯于1942年3月开始修建,主要是为了预防盟军在欧洲大陆登陆)
为此,河野真太还专门写了一份计划书。
在这份计划书里,河野真太详细列举了在大西洋防线布署近程飞弹的好处。
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点:
首先,大西洋防线过于漫长,总长2700公里。
在如此漫长的海岸线上构筑防线,即便是极为简陋的野战工事都要耗费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最后还不确定是否能发挥作用……
事实证明河野真太的这个猜测是正确的,史上这个工程极为庞大,高峰时期汉斯动用了26万人,投入1300万吨混凝土和12万吨钢材,在15000个点修筑了工事,然而到1944年盟军开始登陆时,整个工程只完成了68%,盟军登陆的诺曼底地区甚至只完成了18%。
(之所以会出现诺曼底只完成18%,这并非偶然,而是之前所说的“攻大于守”的原则。在漫长的2700公里的防线上,敌人当然会选择最薄弱的部位进攻。因此,整条防线的其它地方的所有工事都白费了)
由此可见,大西洋防线其实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被动防御,差不多就是另一道马其诺防线。
其次,v1飞弹虽然只能攻击固定目标……此时的飞弹还没有主动寻的功能,因此只能攻击不会移动的固定目标,攻击移动目标比如军舰,那就只能靠运气了。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