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节(1 / 3)
激光
随后王学新就找到了苏礼国。
这段时间苏礼国是忙得团团转,他既要负责雷达的生产、改进和升级,还要管理无线电、电子管的生产,另外还要跟着图灵学习单晶硅的制作现在又参与到给单晶硅掺杂质的研发工作。
不过苏礼国却乐在其中,他常常跟别人感叹道:“以前我那是关起门来自己研究,研究几年才只有一点进展,用‘闭门造车’这词来形容也不为过,现在就跟坐飞机一样,几天就有一个突破,几天就有一个发现……这一个多月学到的东西比以前几年学的还多得多!”
对于一名学者而言,能学到新知识能解其心中的困惑就是最大回报,苏礼国就是这样一个学者。
王学新是在图灵的实验室里找到苏礼国的,当时苏礼国全身裹着严严实实的还戴着口罩在里头折腾着什么,王学新在外面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
据说半小时还算好了,其它时候苏礼国一进去就是几个小时,直到身体吃不消时才出来透口气。
“团长!”走出实验室一脸疲惫的苏礼国随手摘掉口罩,带着歉意说道:“让你久等了,手里的工作一时放不下……”
“理解!”王学新给苏礼国递上一根烟,说:“苏老,工作虽然重要但也要注意下身体,别累着了!”
“唉,没事儿!”苏礼国蛮不在乎的回答:“红军还爬雪山过草地呢,我这点苦算得了什么?”
说着苏礼国就点着了烟贪婪的吸了几口。
然后苏礼国问了声:“团长,你来是想看掺杂质的进度吧?其实已经实现了,不过我们正在寻找一种更经济有效的方式,毕竟需要大批量生产!”
王学新点了点头。
硅晶片是用在计算机并投入到军事中的,的确不能仅限于实验室实现。
王学新不急,因为他知道最终肯定会成功,实在不行,改天就再用系统的知识对图灵点拔一下……
王学新说:“苏老,我今天来倒不是因为这事,我有个新想法想跟你讨论下,看看能不能成!”
“新想法?”原本瘫坐在椅子上的苏礼国一下就来了精神:“是关于硅晶片的?”
王学新摇了摇头:“这么说吧,咱们已经实现了定位不是?而且定位还是通过测距实现的,有时我就在想,咱们可不可以为坦克研发出一款可以测距的装备!”
苏礼国“唔”了一声,他完全没想到的这个点,他甚至不明白坦克为什么要测距。
“是这样的!”王学新解释道:“坦克炮手只能通过观察窗或潜望镜观察目标,他们看到的东西是平面化的,很难判断目标的距离,而发射炮弹却需要知道目标的距离,这一直以来都是坦克炮手的难点!”
苏礼国稍加思索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微微点头道:“就是说,现在坦克炮手开炮大多都是靠感觉?”
“是的!”王学新回答:“或者依靠潜望镜上的刻度大概估算目标的距离!如果我们能研发出一种测距装备能精确的测出距离,那在战场上就会有很大的优势,可以打得又快又准!”
苏礼国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这不难。
如果炮手可以直接从设备上读出距离就不用花时间估算,这就实现了“打得快”。
用设备测出的距离肯定比估算的精确,就实现了“打得准”。
想了想,苏礼国就问:“团长,您的意思是,我们用类似给飞弹定位的方法测出目标的距离?”
“差不多!”王学新点了点头。
“可是……”苏礼国皱起了眉头:“飞弹的定位是依靠飞弹上发射的脉冲信号,我们不可能在敌人坦克上装脉冲器……”
王学新问:“那,我们可不可以用雷达测距?比如雷达波打到目标上,接收器接收到反射波,由此计算出距离?”
苏礼国沉默了一会儿,就摇头道:“这的确可以做到,但一是雷达的体积大不太可能装在坦克上,二是雷达还需要一个庞大的天线在顶部旋转,装在坦克上会影响它的作战性能。更重要的还是,地面作战时目标可能会很多,比如远近不同的几辆坦克排在一堆,雷达反射波会同时侦测到多个目标于是就有多个数据……最终我们还是不知道该用哪个数据做为目标距离!”
王学新心下暗赞了一声,这个苏礼国不愧是电子方面的专家,只用想像就能准确的说出雷达的弊端……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是分散的,再加上又有误差,如果几辆敌人坦克在一块很可能无法区分。
不过王学新的最终想法当然不是这个。
他说:“如果雷达波无法实现,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寻求用另一种方法,同样也是通过接收反射这套方式计算出距离?”
苏礼国想了一会儿就摇头道:“团长,现在应该还没有这种东西,如果有,别的国家早就用上啦!”
接着苏礼国又补充道:“不过,如果要实现对目标的准确测距,它必须跟雷达分散的电磁波不一样,它应该是集中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