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3 / 4)
。
“此时揭穿并无意义……”徐怀摇头说道。
除了预料到契丹人亡国在际,而大越也难逃赤扈人的铁蹄蹂躏,多少有些同病相怜之感外,徐怀暂时不想揭穿陈子箫的身份,更重要的还是想从陈子箫身上,从契丹人在岢岚城的暗桩联络及活动轨迹等等方面,发现更多的蛛丝马迹,以此琢磨、推演契丹人为抵御大越兵马这一次北征可能会有的部署。
他们随军北征,能否绕开一些凶险,除了五百囚卒要加强整训,更依赖于前期的功课做得是否足够充分。
现在最困难的是陈子箫这人极为机敏,其他契丹密间在如此风雨的当口,也必然极为谨慎,而他们能信任的眼线又都是徐氏族人,口音、相貌跟当地人有明显的区别,贸然跑过去试探,太容易打草惊蛇了。
徐怀为此也极为困扰。
“你有你的考虑,但这事拖到最后总有揭穿的一刻,到时候怕王禀相公会对我们这边有意见啊!”
苏老常驭马靠过来,有些担忧的说道,
“我们明知陈子箫是敌间,还任其潜伏在岳海楼、郭仲熊这些关键人物身边,窃取大越对燕作战的方略,甚至到关键时刻,不排除陈子箫有可能行险刺杀伐燕军的关键人物——这件事要是最后叫王禀相公知晓,我们便有一百张巧嘴,也不可能叫王禀相公相信我们这么做,是为大越社稷,为大越亿万臣民着想啊。”
徐怀回头看向苏老常,心知与其说他担忧王禀最终对这边生隙,不如说他心里有一道槛过不去。
对将来的预测太虚无缥缈,但身为大越子民,有几人不希望此次伐燕能够顺利夺下燕云十六州,从而使大越北部的军事防线彻底完备起来?
徐怀自己也不时扪心自问,王禀既然都没有遇匪而亡,意味着既有的历史轨迹不是不可更改,也许联兵伐燕并不会出现他所担忧的局面,又或者说他轻轻的拨动一下金手指,就能扭转这一历史轨迹呢?
不过,徐怀有一点是能肯定的。
在既定的历史轨迹里,陈子箫并没有机会直接介入到这次伐燕战事中来,他应该还在桐柏山潜伏着。
这也意味着在既定的历史轨迹,倘若大越这次联兵伐燕注定受挫,那必然是其他因素所致,跟陈子箫无关。
徐怀他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决定先不去碰陈子箫。
不过,苏老常他们心有顾忌,实属正常。
徐武碛也好、苏老常也好,他们这些年来能为知遇、相救之恩付出那么大的牺牲,他们心里怎么可能没有民族气节?
所以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徐怀还是要给苏老常他们一个解释:
“契丹人在西京道就这点兵马,还需要将一部分精锐部署在北面的丰州、九原,防范赤扈人的骑兵染指阴山,他们在南面朔州、应州所能部署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而我们在河东路北面,预计会在集结七到八万禁军之后再北进,不考虑厢军、乡兵,单禁军兵马就已经在其两倍以上——两军要是堂堂正正的去打,我想大家都想不明白大越怎么可能会输。所以说,此番战事,我朝用正兵便能赢,即便有奇兵部署会被窥破,也不为其害。而实际上,这么重要的战事,朝廷历来都是由枢密院直接拟定作战方案,如此僵化的决策机制,最终的北伐行军路线、作战部署,甚及对敌将的分化拉拢,只要掌握足够的明面信息,应该都不难揣摩,我们这边能有什么机密好泄露的?真正要担忧的,还是契丹人会以什么诡计应对这一切,这时候留着陈子箫不动,恰恰更有用处。倘若我们找岳海楼揭穿陈子箫的身份,岳海楼他们能够信任我们的话,不去打草惊蛇,我们是不该隐瞒,但岳海楼他们能够信任我们吗?”
苏老常叹气的摇了摇头,知道他们将陈子箫的身份告诉王禀,王禀必然会摒弃党争,知会岳海楼。
不过,岳海楼不信任他们,只要大肆搜捕肃金楼验证他们的话,这条他们所掌握的暗线,也就会为之切断。
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柳琼儿说道,“陈子箫的身份,我们现在都还觉得不可思议,说起来除了看他行迹有些可疑,也没有什么证据就指定他是敌间——真要去揭穿他,岳海楼、郭仲熊说不定还断定是我们恶意构陷呢!”
徐怀他们在崎岖山道间走了近一个时辰才回到铸锋山庄。
王禀、卢雄这时候就在铸锋山庄,徐怀下马来,看到他们就等在石牌楼前,好奇的问:“王相公怎么前后脚也到山庄来了?我们刚刚进山兜了一圈。”
王萱眼睛都哭肿了,却又是一脸的欣喜与难以抑制的兴奋,看到徐怀他们回来,跳着似的跑过来,拽住他的胳膊叫道:“我爹爹活着回来了,你们要不回来,我就要跟爷爷先去岢岚城见我爹爹啦!”
“是吗?”徐怀欣喜的问道。
赤扈人第一次遣使谈联兵伐燕是六年前的事,王禀当时就对联兵伐燕心存疑惑,他狠下心来推荐当时在直秘馆任事、对诸番部事务相对熟悉的长子王番秘密出使赤扈,以便能更清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