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节(1 / 4)
景王赵湍这时候看向左右,对乔继恩、陈由贵、高惠鸿等人振声说道:“徐军侯乃靖胜军帅王孝成之子,幼年为奸佞所害,不得已藏身草莽,但黄土难埋真金,他在桐柏山剿匪、云朔边衅中都屡立大功,得以弱冠之年便任天雄军第十厢都虞侯,是我大越少有的青年英杰也。徐怀南归后编入胡楷胡使君麾下效命,出知新置楚山县知县兼楚山都巡检使,为胡使君操训、统领五千精锐,原本就能为抵御虏贼再立大功,但于鄢陵视敌时,与我相遇,为避敌往来巩县,暂时难归蔡州。我现在将守城之事,皆委以徐军侯,所有军将武吏,由归徐军侯管制,你们皆不得擅加干涉,你们可有意见?”
徐怀的将职,已经不比身为守陵军都指挥使的陈由贵稍低,又有诸多战功衬托,景王赵湍使徐怀主持守城之事,是非常名正言顺的。
县兵及守陵军在县尉及都指挥使陈由贵等人的统领下,理论上也应该听从徐怀的调度安排。
不过,考虑巩县接下来所吸引的攻势将异常的猛烈甚至惨烈,对巩县现有的守军进行仅仅限于指挥、调动等一般程度上的节制,是远远不够的。
景王赵湍现在要解除陈由贵及县尉等人的统兵权,将所有守军,都交给徐怀直接管辖,以便徐怀能彻底的重新安排巩县城防事务。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请殿下任命张辛军侯为监军使,监斩一切违抗军令、违抗殿下谕令以及临阵脱逃的将吏士卒……”徐怀也不看乔继恩等人的脸色,沉声请景王赵湍使张辛监军、执行军法。
统兵
直接逼近城下的虏兵虽然不多,但伊洛河两岸黑压压的虏骑相距巩县城池并不远,举目便能看见那如黑潮一般的兵马。
乔继恩、高惠鸿等人可不像徐怀能非常肯定这些虏兵不会直接往这边杀过来,这时候哪里还敢再啰里吧嗦?
陈由贵作为守陵军都指挥使,是两千守陵军甲卒名正言顺的统将。
按理来说,他对景王赵湍这样的安排,应该反应最为激烈。
不过,他眼神左右一转,见乔继恩、高惠鸿等人此时在景王赵湍面前都一脸的顺从,心知在气势汹汹的大股虏兵面前,乔继恩、高惠鸿对他、对巩县现有的守军并没有什么信心,也便强抑住心里的不甘,闷声应承下来。
陈由贵越是顺从,景王赵湍越是觉得解除他的统兵权是正确的。
在如此危急关头,统将如此唯唯诺诺,如何寄以大任?
县尉司虽说名义上掌握这座城池的防御权,但县兵平时主要就负责城内的治安,县尉掌县兵及狱监等事,县尉朱勋乃是科举出身,哪里想过有朝一日要面对成千上万的虏兵?
朱勋这时候站城头听着箭簇“砰砰啪啪”射盾牌垛墙上,腿肚子都打颤,巴不得将守城之任推出去,哪里会不愿意听从景王赵湍的命令,将守御之事交给听上去就牛逼哄哄的人物主持?
交给整日就知道在城中吃喝玩乐的陈由贵负责,去抵抗那么多的虏兵,乔继恩、高惠鸿以及县尉等诸多官员,事关身家性命,还真不放心呢。
这事在城头便算确定下来了。
接下来的形势发展,与徐怀所判断的一样。
县尉司除了县尉乃是朝廷正儿八经的命官外,此时出现在城墙之上的县兵都将、节级等武吏,都主要是地方举荐,即便有大姓子弟,在族中地位也不高;这点跟淮源,跟唐州相似。
景王赵湍他们没有仓皇避到城下,县兵武吏及士卒并没有不受控制的慌乱下去,很快稳住心思,将队型分散开,借用垛墙、木盾的遮挡,叫城下虏兵弓手便再难有收获。
看到城头无机可趁,三百多虏骑就停在三百步外的树林旁按兵不动,等虏骑主力沿伊洛河两岸往西南驰远后,他们也往西南方向徐徐驰去。
这时候日头才刚刚往西边斜去,景王赵湍也是稍稍松了一口气,看向乔继恩、陈由贵等人,问道:“是否可以将县兵、守陵军所有的武将、军吏,都召集过来,商议防务交接之事?”
防务以及诸多兵马指挥权的交接,并非简单一两句话就能交待清楚的,还涉及诸多可执行的细节。
最关键的一点,乃是将守陵军及县兵全体武将、军吏都召集起来,将这道命令传达下去;还要这诸多武将、军吏都听令行事,才有可能重新部署防务。
说实话,张辛对这点还是相当怀疑的。
大越立朝之初,对将臣防范极甚,禁军驻藩地方严格照更戍法执行。
当时禁军都驻在京畿,每隔两到三年为一个周期,轮流到边州及有需要的地方进行驻守。营指挥、都指挥使及都虞侯一级的武将,与麾下所统御的士卒,也就两到三年更换一遍。
这造成严重的“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军队战斗力下降的问题。
之后陆续改为“将兵法”,也就是让一部分禁军较为固定的驻扎在地方,家属都可以随军,都指挥使、都虞侯一级的统兵将领相对保持稳定。
现在将朱由贵等人的统兵权解除了容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