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5节(1 / 4)

加入书签

而这三点,又是他们短期内难以做成的。

“南朝新帝对京襄猜忌有多深?”兀鲁烈问道。

“徐怀以密诏诱杀郑氏父子,看似拱手将绍隆帝送上皇位,但他转头就图谋京襄,南面君臣对其猜忌之深,自不在言下;以往与之沆瀣一气的朱沆父子以及胡楷、钱择瑞等人,都与之划清界线,”岳海楼说道,“建继帝病逝之后,徐怀选择走孤臣骜将这条路,是令其陷入孤立,但这未尝不是其绝对自信的缘故。而我三路兵马抵近秦岭、淮河一线,徐怀也料定残越朝廷必会对他容忍……”

“南朝内部还是太平静了啊!”兀鲁烈蹙着眉头说道。

“倘若想南面君臣对京襄有进一步的钳制,唯有叫南面君臣相信不依赖徐怀也能守住秦岭-淮河一线,又或叫南面君臣相信我们大军无意再南下了……”岳海楼说道。

“这怕是短时间内难以做到啊。”兀鲁烈感概道。

“确实如此……”曹师雄说道。

西线刚刚坚决攻陷秦州、岐州以及蓝田等地,令顾继迁、高峻阳两部兵马好不容易守住秦岭腹地,也损兵折将甚众,东线也积极在建造战船,今年秋冬他们又将集结大军于中路,他们想进一步加深南朝君臣对京襄的猜忌,乃至促使他们有进一步的动作,非常难。

毕竟绍隆帝这些年颠沛流离登上皇位,已非轻易能欺的无知小儿。

当然,曹师雄还有一点没有说,那就是他们今年秋冬战事不利,京襄根基进一步稳固下来,也极有可能会令南朝君臣对京襄有进一步的动作,但南朝也必然有趋炎附势之徒,朝中又冒出一批人帮京襄说话,都是说不定的事情……

山雨欲来

低沉的乌云笼罩在涑水北岸的平野之上,一老一少牵着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行走在旷野间,两旁的麦田已经结穗——大片耕地因战乱荒废了两年,再行耕种肥力却是增加不少,沉甸甸的麦穗将秸秆微微压弯下来,在微风中摇摆。

田中劳作的农户,脸上却没有多少喜色,麻木而呆滞的看着一老一少牵着老马往北面残破的寨子走去。

入夏后浩浩荡荡的涑水,差不多与汾水下游流段平行汇入黄河,流经的蒲州南部地区,乃是赫赫有名的解池盐地所在。

自前朝末代发明垦畦种盐法之后,解池食盐产量大增,天宣年间解池一度年产食盐八十万担,行销秦陇、樊邓、燕代、周宋等地。

大越早年行蔡盐折博法,即朝廷招募茶盐商纳钱货粮草到边地,按值颁给盐茶钞(盐茶引),使其持券到蒲州、江淮等地领取茶、盐,然后转往指定的州县售卖牟利,之后又改为直接交钱买盐茶钞(盐茶引)。

以天宣年间解池年产食八十万担盐,每担盐折算盐引一张、缴纳六千钱,也就意味着解池一年就能为中枢财赋贡献四百八十万贯岁入。

赤扈占领河中地区后,为了尽快恢复解池的生产,率先将近两万投附汉军及家小迁入蒲州,推行军户制,用以加强对整个河东地区的控制;甚至比京西、河洛推行军户制都要早上两三年。

军户青壮男丁长期编入营伍在外征战,即便在当地强占大片田地,也没有足够劳力保证耕种,又或青壮男丁在战场上出现死伤,幼子却还未长成无法签征入伍,无法保证营伍的兵额,镇南宗王府又就地征调民户作为贴军户,与正军户合并一个军户。

镇南宗王府同时规定正军户签丁入伍,由贴军户资助钱粮或出力耕种土地,当正军户缺丁时,则可从贴军户签丁入伍,由正军户资助必要的钱粮。

镇南宗王府以此保证归附汉军兵员以及低廉的供养成本。

此时涑水河畔耕种于田间的要么是租种军户田地的佃户,要么是形同附奴、驱口的贴军户,他们承受着更为苛刻的盘剥,田里的麦穗长得再饱满,也跟他们没有多大的关系,脸上哪里会有笑容?

却是孩童还不识人世间的疾苦,或者对早几年的血腥屠戮已没有什么印象,看到一老一少两个货郎牵着瘦马往寨子这边走来,都欢呼着迎出来。

数十孩童一路围绕瘦马驮负的两只货篓转,兜里虽然没有一个铜子,却不妨碍他们眼巴巴盯着货篓上插着的新奇玩艺儿看。

一老一少两名货郎战乱常年行走于涑水沿岸,寨子里缺少什么,他们心里都有数,或者提前早就说定——进寨子后,他们就先将早就约定好的货物送往主家,一通忙碌后天色都黑了下来,他们也不忙着将货篓摆开来供寨子里的村民挑捡,而是先投宿到相熟的人家歇脚。

青年后生蜷坐在屋檐下的干草堆上打盹,似乎看着院子里的瘦马吃草。

屋里人说话声音是不大,但门窗到处都是破漏,院子又仅是半人高的土坯墙围成,外人轻轻一跨就能绕过竹篱门走进来,得防备有人无意间靠近,后生只能警惕的守在院子里放哨,听着屋里断断续续的声音传出来:

“这是附近几个寨子的签丁人数——这是要打大仗了啊!山里最近还算平静,要不要配合拉扯胡狗子?”

“是要打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