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六十二章 老熊的底蕴(2 / 2)

加入书签

王羲之很快在门板上写下了《兰亭序》的第一段:“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整个一幅字美轮美奂,刚柔并济,已经无法评说,因为水平太高,要再说什么,那就是没有深浅了。

就在王羲之要写第二段的时候,黑天鹅出招了,寺庙化为无有,变成了一条波浪滚滚的长江大河。这条河一出来就波涛汹涌,浪花滔天,好家伙的,整个会场几乎全淹没了。

许多女孩吓得都瑟瑟发抖,明知道是假的,可身处在这样逼真的大江大浪里,也是骇人心魄。

王羲之浮于大江之上,背负双手,感受着江水在脚下奔腾而过的感觉。他抬起手,凌空一指,只见大江上陡然出现一座巍峨峭壁。

这座峭壁最顶端是一块摇摇欲坠的大石头,悬崖的坡度近乎九十度,险峻异常。在悬崖的左边是无数的老藤,老藤之中有一根最粗的藤条横向飞渡到悬崖的中轴线,然后再折断下来犹如一条神罚之鞭。

有明眼人马上认出来,这座悬崖其实还是“永”字,上面那块巨石是一点儿,悬崖主体是中间那一竖,那根老藤便是横撇……老熊把王羲之的字化成了自然界里的一种自然现象,每一笔都对应着极具特色的自然形态。

一个个山出现在江水两畔,连绵不绝,相当于把这座波涛汹涌的大江给镇住了。

这些山峰串联在一起,一座接着一座,竟然把《兰亭集序》整个都写完了,324个字,324座大山形成江水两畔的山脉。江水再想折腾出水花,已然起不来,整个气势包括精神力,被大山压得死死的。

此时天高云阔,两岸群山,中间一条黄色江水,所有观众似乎到了三峡的奇景之中。只见江面缓缓飘来一只小船,船头站着一人,正是风姿飒爽的王羲之,他背着手仰着头,眯缝着眼。小船慢慢行在江面,在两岸之间滑行,水面留下一行长长的水迹。

王羲之用手捻动自己下巴上的长髯,微微笑着。

此时此刻所形成的场景,天、地、山、水、人,已经看不出哪个是老熊造出来的,哪个是黑天鹅造出来的,两人所造的脑图之境完全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绝妙的山水图。

可我却感觉到,这种和谐背后暗藏的杀机和涌动,黑天鹅并没有认输。目前的平衡只是黑与白最后决战前的宁静。

如果按照点到为止来看,老熊这一刻已经获胜了,不管是从脑力,还是到意志力,更难得的是境界和底蕴,老熊已经完胜黑天鹅一筹。

这也看出来,脑图比拼到最后拼的是什么了,并不是想象力,也不是画面的细致和精微,而是一个人的底蕴、气质和胸怀。

老熊以一篇《兰亭序》力压黑天鹅,我就更不是对手了,其实这一刻,他已经赢了。

可就在这时黑天鹅动了,要最后的奋力一搏,江面突然起了波澜,先是水花,而后是巨大的漩涡。

王羲之的小船顺着江面湍流,要卷进巨大的漩涡陷阱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