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2章 老槐树沉默不语同志们前往邻村(1 / 2)

加入书签

李云帆和卞一鸣返回到汪家院门口的时候,汪家院门刚刚打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站在院门口。

“你们是……”

“大娘,我是张云鹏。”

“云鹏……张所长啊!快请进……快请进。”老人将两扇门全部打开,把大家让进院门。”

“老太婆,是谁啊?”正屋的门口站着一个人,身上披着一件衣服,嘴巴里面含着一根很长的烟枪,烟枪的前面闪着亮光。他应该就是汪小霞的父亲。

“老头子,是张所长他们、”

“是张所长啊!老婆子,快倒茶。”

大娘走进厨房,大爷将大家领进屋子。

屋子里面没有长条几,也没有八仙桌和椅子,只有一张低矮的小桌子,大娘从厨房搬来了两条长板凳。

因为地不平,两条长板凳找了几个落脚点,才放稳当了。正屋是三间房子,但中间没有隔开,人坐在中间,三间屋子一览无余,床、柜子和粮仓尽收眼底。

毋庸置疑,汪小霞的娘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汪小霞的父亲年龄在七十岁左右,头上戴着一顶赵本山小品中常戴的那种帽子,脸上布满了皱纹,看到他的脸,你会觉得一种油将尽,灯将……还是不说出来的好,老人眼角上的皱纹尤其多,总体说来,老人的脸就像一张被揉捏过又展开来的纸。

当大娘端着两碗水走进屋子的时候,大家才注意到,她的头发全白了。

王萍随大娘走进厨房,将另外几碗白开水端进屋子,放在倾斜的小桌子上,碗中的水一边露出两公分,而对应的一边只露出一公分左右。

这样一个家庭,日子本来就不好过,出了这样的天灾人祸,这日子该怎么打发呢?郑峰不敢想,也没法想象。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后,郑峰朝张云望了一眼,并点了一下头。

张云鹏心领神会:“大娘,您坐下来说话。”张云鹏一边说话,一边从门旁拿起一张小板凳,弯曲着腿坐下,她把长板凳让给了老人。

“老人从桌子下面抽出一张小板凳,坐在门口:“张所长,长板凳你坐,这个……我们坐惯了。

“大爷,大娘,现在日子还好过吗?”

“什么样的日子都是人过的,富就富过,穷就穷过,就是这……这心里面没着没落的。”汪大爷含着烟枪道。他所说的“没着没落”应该是指失去了女儿以后,在精神上失去了依托。

“郑局长,他们只有汪小霞一个女儿。”张云鹏低声道。

“材料不是说,汪小霞有三个兄弟吗?”卞一鸣道,还是卞一鸣记性好,他对材料里面的内容已经了如指掌。

“老两口最宝贝的就是女儿汪小霞,汪小霞出事以后,老两口精神就大不如前了。”

“三个儿子没有跟他们住在一起吗?”

“三个儿子结婚以后就自立门户了。出事前,汪小霞照顾父母比较多,那刘茂才也不错,什么都依着汪小霞,隔三差四把老两口接到小刘村住几天,很是孝顺。汪小霞出事以后,刘茂才整天神不守舍,桃村也很少来了。”

“老人家,汪小霞出事以后,刘茂才有没有来看过你们?”郑峰和谭科长换了一个位子,坐到了大娘的跟前。”

“来过,他也难啊!小霞出事的时候,怀了三个月的身孕,实指望苦日子熬到了头,不曾想遇到了这样的祸事。”

“一九七二年三月十六号下午,汪小霞走的时候,你们有没有送她呢?”

“送了,是我送的,我送她到老槐树下,她就让我回来了。”

“她是什么时候离开家的呢?”

“吃了晚茶以后。”

在乡下,只有家里面来了客人和亲戚,才有晚茶吃,吃晚茶的时间在四点半钟左右,笔者在其它故事里面提过这个问题,今天再次提起,是因为,这个时间非常重要,至少郑峰认为非常重要。

“小霞走后不一会,生产队就收工了。”大娘补充道。

“收工时间一般在什么时候?”

“春天,天黑的早,地里面也没有多少农活,五点多钟就收工了。大家都想在天黑之前吃了晚饭,洗洗弄弄上床睡觉,省一些煤油钱。”

在笔者的记忆中,在插队农村的时候,经常因为煤油灯油尽灯灭,不得不上床睡觉,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多少能反映出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

“大娘,您所说的老槐树在什么地方?”

“张所长,你们随我来。”大娘道。

两位老人领着大家走出院门,朝东走去,过了八九户人家以后,大娘站住了,在她的前面有两颗又高又大的槐树,一条路折向村后,同志们就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汪小霞走这条路,这就说明她肯定要走渡口。按照大娘所说的时间,汪霞到渡口的时间应该是五点左右。而夏清莲是六点钟左右离开夏家堡的,他到渡口的时间在六点半左右。同志们注意到,两个女人失踪的时间都在天黑之前,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