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零一章 爆炸之后(三)(1 / 2)

加入书签

出事的当天,扬帆在就从京城赶了回来。听完事情的前后经过以后,本来十分紧张的他,反而是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是呵,总算是放下了这个沉重的包袱,以后能睡个安稳觉了。从况超群提出要大办化工厂的时候,扬帆从内心来说就不想同意。开玩笑的事情,发达国家早就禁止生产这些高污染的化工产品,宁可花大价钱到国外去购买成品,也不在国内生产。国内的发达地区也在搬迁,不让化工企业有存身之地。我们反而要逆流而上,把别人的垃圾捡回来,污染环境,贻害子孙,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后来看况超群坚持得厉害,内心还想借力能够得到最后一次进步,进而混个副厅级的想法,战胜了他自己内心之中的良知,也就放了一马。总认为顶多是一、两家企业,真有问题也好转舵。没有想得到,况超群一下子铺了这么大一个摊子。据说有00多家企业,结果是尾大不掉,管理工作基本是形同虚设。事故连续不断的发生,污染造成老百姓的人身、家畜和庄稼受到伤害。为此而带来的老百姓上访、打闹事件是直线上升。

这些情况虽然被压住没有上报,但作为县委书记的自己,可一直是隐忧在心。总是担心会有这么一天,出现谁也无法承担责任的滔天大事故。到了那时,他况超群固然跑不了,可扬帆自己也是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能往那儿跑哩?这下子好了,一关了之,这个所谓的政绩不要也罢。推而广之,这种用毕生事业来赌博的副厅级,不要也就罢啦。

要对这么多的企业作出停业整顿的决定,各级领导也在担心,害怕会引起工人上访闹事。谁知恰巧相反,担心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反而是赢得了老百姓的一片欢呼声。原因是大部分的化工厂,都是一些家庭作坊式的企业。用工本来就不多,有的甚至于只有家庭成员在操作。所以说因停业而下岗的人数比重很小,工作也就很容易能做到点子上。老百姓对污染的问题,本来就是深恶痛绝。碰到风向朝城里吹的时候,上街都要戴眼镜和口罩,家门也要关得铁桶似的。不然的话,那个味道真的是吃不消。

农民对这些工厂的关闭,更是双手拥护。家门口立着个不知什么时候会爆炸的炸弹,担惊受怕不说,鸡养不活,猪养不大,羊子养了卖不掉,人也整天生活在难闻的气味中,这下子总算是解放了。有的农民干脆敲锣打鼓,到镇政府门前高喊‘共产党万岁’。方方面面都听到了群众的反映,各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龙若海虽然也在听,可他没有时间去过多地想,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警方要借助这个天赐良机,把一直想进行却总是被破坏掉的化工企业整顿工作开展起来,进而找到那个隐藏的毒瘤,这个一线的组织者当然是非他莫属。

这次的专项整顿力度是空前的大,每个乡镇的书记、镇长、派出所长都要在‘责任状’上签字,保证本镇无整顿死角,所有化工企业都要登记在册,都要落实整改措施到位。省、市两级政府的督导组都到了一线,跟班作业到每个工厂。本来,曲副省长还在担心。一下子抽不出这么多的专业人员,单靠官僚组成的督导组,将会是很容易的就被糊弄过去。如果是那样的话,这一次的整顿又将是轰轰烈烈的走过场。还是郭副厅长帮着出了个主意。让各个大市的环保、安监和公安局派出专业人员参加督导。有了这么三大部门的介入,督导组就成了一个以警方为主、各部门参加的实战单位。

有个乡镇的书记、镇长资格比较老,对这一类检查当然是屡见不鲜,根本没有当作一回事。签完了责任状,就被县城的朋友请了去喝酒。一直玩到第二天上午,才返回了所在的镇政府。当宿酒未消的他们,带着还很浓郁的酒气回到政府,看到几张生面孔时,都没有想得起来签定责任状的事,而是自顾自的回房间睡觉去了。最终的结果当然不很美妙,换来了一个当场撤职的处分。有个派出所长仍然沿用过去的老一套,在所有报表上都划了一个零,就算应付了事。省厅来的警察,带着他一个村一个村的跑,查出了5家没有登记的化工厂,这下子才傻了眼。淌眼泪,流鼻涕也没有用,只能乖乖地脱下警服。

重压之下出效益。连续有人落马,使得原来不把整顿当回事的官僚们受到了震动。特别是看到曲副省长坐下不走,知道这次是动了真格。再猖狂的人,也知道不能拿自己的乌纱帽开玩笑。一个个全都埋下了身子,认真开展了清查摸底。这些事情说难也不难。一家化工厂不是火柴盒子,收不起来也藏不住身。只要下劲查,没有查不出的道理。龙若海将面上排查和整改的统计工作交给了李小江和罗华共同负责,并由赵有才总牵头。这个时候的赵有才,比上次‘扫黄打黑’的时候还要忙碌。不仅承担起了龙大队长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就连整个临时指挥部的后勤保障也一肩担了起来,整天忙得是屁滚尿流。没有办法的事,‘老大’已经下了死令,必须全过程盯在指挥部里。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

龙若海自己则带着徐大勇陪同省厅和市局的同行一起,忙着对各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寻觅疑点。进而确定可能制造毒品的窝点,以求取得突破。这个时候的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