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节(2 / 3)
见中书令杨恭仁过来了。
“弘大兄。”
杨恭仁对谁都挺敬重的……不过裴世矩最近心情不太好,皮笑肉不笑的哼哼,“恭仁雍容闲雅,进止可观,有威惠兄之像。”
杨恭仁脸上的表情都僵住了,虽然实际上首相是尚书左仆射裴寂,但怎么说自己这个中书令也是名义上的首相,而且还执掌吏部……这两年向来对什么都不太在乎的裴世矩居然如此言辞刻薄。
裴世矩所说的“威惠兄”是杨恭仁的父亲,前隋观王杨雄……杨雄比裴世矩大八岁,倒是的确可以这么称呼。
裴世矩的意思很明显,我和你老子年纪相仿,你个小毛头也有脸称我弘大兄?
裴寂有点诧异,自己这位三兄壮年时口舌犀利,不让人后,但如今年迈,往往息事宁人……怎的今日突然一改常态?
一旁的中书侍郎宇文士及将杨恭仁拉走,回头看了眼,视线正与裴世矩撞了撞……宇文士及露出个讥讽的笑容。
裴世矩早就从李德武那知道,宇文士及是知晓内情的,几次回护李善,甚至将那栋当年的申国公府都转赠给了李善。
宇文士及当然知道裴世矩为什么如此一反常态……虽然限于内宅,但宇文士及留心打探,并不难探查。
最近裴世矩后院起火,一团乱麻,李德武虽并未辞去长安县尉一职,但已经不太去县衙了,夫妻反目,整日争吵,冷嘲热讽……呃,李德武是破罐子破摔,反正现在我是裴家快婿,而且儿子都生下来了,不信你们能把我怎么着!
可怜裴世矩一把年纪,临老还要管这等破事,心里更是大恨李善……临走放了把火,烧的裴宅日夜不宁。
想到这,裴世矩捏了捏袖子里的那份奏折。
门下省主责审核复奏,有权封驳中书省所拟诏敕,同时各部、院、寺以及地方官、将领呈交的奏折都是统一送到尚书省,然后也是由门下省审议,才会通过中书省递交皇帝批阅。
但今天,裴世矩准备绕过中书省,他听说中书令杨恭仁长子杨思谊是李怀仁的好友,当然了,他有足够的理由。
举荐出仕或者举荐任职,举荐人是承连带责任的,裴世矩觉得自己的理由足够充分。
裴世矩一边和裴寂叙话缓缓走入太极宫,一边在心里盘算,早知如此,就不应该将李善那厮塞到雁门去!
谁能想得到苑君璋居然大败而归,而且此次引数万突厥而来,居然久攻马邑不下……都已经十月中旬了,就算马邑城破,突厥复攻马邑的可能性也不大了。
裴世矩没想到,短短几个月,代州、朔州的局势大变,李高迁败北,刘世让困居,李神符按兵不动,反而是李善在雁门关又是一战成名。
最重要的是,裴世矩人老心不老,他看得出来,在河东如今的局势中,若是雁门不意外被攻破,李善在代县并不会受到什么威胁,反而因为战功,因为淮阳王李道玄的到来,导致话语权上升。
等到明年,甚至等不到明年,有雁门战功在手,李善很可能得以晋升被陛下调回朝中,从此扶摇直上九万里。
这是裴世矩绝不希望看到的。
两仪殿(上)
两仪殿内,气氛相对来说比较凝重,这主要集中在于秦王、太子之间。
两个月前,长安遍传东宫太子有迁都之意,刚开始李建成还保持沉默,但在李渊的刻意之下,也展现出对突厥的强硬态度,而李世民的态度从来不用说。
但就在半个月前,苑君璋引数万突厥猛攻马邑,为了河东道行军主管一职,李世民轻描淡写的让太子李建成再次失分……李渊是恨铁不成钢,去年都有胆子出征山东,如今却没胆子去面对很可能不会攻入河东的突厥。
与此同时两个消息也成了鲜明对比,被太子视为心腹的左武卫大将军李高迁兵败塞外,而秦王心腹李大亮在赴任安州刺史的途中,诱捕曾大败唐军的张善安,率五百骑击溃十倍于己的敌军。
李高迁名列太原元谋功臣榜,爵封郡公,任十二卫大将军,而李大亮不过刚刚从金州司马晋升安州刺史而已。
很多人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朝中上下名将猛将,大半归属天策府门下,面对突厥,即使太子有担当,但他能胜任吗?
裴世矩默然坐下,心想都说秦王慧眼识英才,太子识人不明。
但这也很难说,秦王这方面主要倚重房玄龄,李大亮、杜如晦都是房玄龄引入天策府的。
而太子只可能倚重那些前朝老臣,或者从龙功臣……考虑到东宫的立场,这方面太子不能太过肆意。
裴世矩知道今日议何事,左武卫大将军李高迁兵败塞外,万余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到如今已经半个月了,还没有盖棺定论……给李高迁定罪。
为此朝中颇有骚动,甚至在早朝时,御史台有御史上书请议李高迁罪名……裴世矩怀疑这是秦王主使。
不过,李渊先提起的并不是这件事,他将案上那份文书递给了李建成,示意众人阅览。
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