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节(1 / 3)
有微风拂来,将苍头河畔的血腥味吹来。
李善深深吸了口气,感受着风中自己前世今生都不陌生的味道,才看向了李楷,“还请德谋兄跑一趟,召张士贵、刘世让、张公瑾、苏定方、薛万均、薛万彻诸将议事。”
李楷迟疑了下,看了眼李靖的神色,才转身离去。
“果真有望破五原郡?”李善轻声问道。
“颉利三败,已然破胆,麾下大军散乱。”李靖眯着眼回道:“若能轻骑携双马追击,或有望功成。”
李善沉默片刻后,直视李靖的眼中透着寒芒。
李靖是什么人?
历史长河中能排在前十,甚至前五的名将,李善清晰的记得在那次密谈中,李世民如此赞誉,“药师其人,出将入相。”
上马领军可灭国,下马安民可为相。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靖不仅仅只是个统军将领而已,他不像韩信、卫青、霍去病那般只管打战,也不像后来的岳飞、戚继光那般生于文贵武贱的时代。
从本质上来说,李靖在抛却名将身份之外,他是个世家子弟,他也是一个官僚。
五原郡大乱,当直捣黄龙……这样的鬼话,从李靖口出说出,李善的第一反应是你就这么糊弄我?
突厥取代柔然建突厥汗国,纵横草原已有百年,虽然部落之间依旧保持着极高的独立性,但官阶二十八等,早就不是柔然、匈奴、东胡那般全民为兵的模式了。
在交换信息的时候,突利可汗告诉李善,颉利可汗麾下直属的嫡系兵力大约在十万左右,但那是常备兵力。
连续三次大败,颉利可汗还有可能再聚集兵力试图反败为胜吗?
不可能了。
不管是面对突利可汗可能的挑衅,还是唐军的继续追击……颉利可汗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窜回五原郡,召集部落,不说多,聚拢数万兵力并不困难,再不济还能召集奚族等小部落前来。
如果这时候真的继续追击,李善差不多能确定会撞的头破血流,这个道理自己懂,难道李靖会不懂吗?
不可能啊。
当世名将,而且还不是南方将领,而是常居北地,甚至长时间担任前隋马邑郡丞,怎么可能不懂呢?!
看沉默下去的李善,李靖心里有些打鼓,的确,他也知道此战已然落幕,不能再追击了,越过长城,踏入草原,敌我优劣登时一变,更何况唐军出雁门关,急袭数百里之遥,直抵长城,孤军深入,无论是粮草、军械供给都有后顾之忧。
为什么要问出这句话?
李靖只是一次试探,试探面前这位青年郡王的心意。
关键在于,以己度人。
李靖对爵位并不算特别看重,他自信有足够的能力,也有足够的时间建功立业,但这一切需要一个平台。
蹉跎数十年,直到年近半百才一跃而起,年少就得韩擒虎、杨素赞誉的李靖难道缺的不就是一个平台吗?
所以,李靖可以容忍爵位限于县公,但难以容忍代州总管这个位置的易手。
在李靖看来,面前这位青年郡王是自己最大的敌手,三败突厥,斩首万余,生擒多名阿史那大将,这样的功勋,又得圣人信重,还有平阳公主为援,越级而为代州总管并非是不可能的事。
更何况,此战大破突厥,已经是邯郸郡王的李善在爵位上已经是升无可升,因为年龄的原因,回朝也不可能出任太高的职位……考虑到战功,考虑到李善在代地已然年许,反而是从代州长史升任代州总管更合适。
最重要的一点,年纪太轻是李善仕途的一个缺陷,很难在三省六部寻找到适合的位置,但却如果是外地州府,却是没有太多障碍的,因为其列入宗室,册封郡王。
李唐建国,各道行军总管或总领数州的总管都是宗室子弟担任,其中有年岁比较大的赵郡王李孝恭,曾经担任过河北道行军总管的李神通。
但也有年轻的,比如曾经担任过洛州总管的李瑗、比如曾经出任河北道行军元帅的淮阳王李道玄,比如如今的并州总管李道宗,甚至前任代州总管李大恩……和李善几乎一模一样,列入宗室,册封郡王。
以郡王之身,出任代州总管,在李靖看来,是李善最合适,也最有可能选择的一条路。
李靖可以容忍这次的战功不入手,但难以容忍李善鸠占鹊巢……如果李善知道这厮这么想,可能会给对方一拳,到底是谁鸠占鹊巢?
所以,李靖才会丢出这个问题……李善是否会继续追击颉利可汗?
越过长城,踏入草原,不论胜败,对中原王朝来说,不是一件小事,这是很可能载入史册的。
最关键的是一旦进军,李靖身为代州总管,在场的所有将领除了个张宝相之外,全都是他的属下……包括了李善。
不管继续进军是胜是败,李靖这个代州总管就能吃下一块肉,而且是最大的一块肉……李善甚至怀疑,李靖很可能只会去草原转悠一圈,击溃几个小部落后就溜之大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