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80节(2 / 3)

加入书签

火势越来越大,突厥人没想到唐军也放火,偏偏今日风势正好是往西,火借风势,将营寨的后院全都点燃。

突厥人嘶吼着要往外冲,甚至有几个浑身上下都是火焰的不顾生死的往外扑来,程名振冷静的让士卒将杂物堵在前面,再放上一把火,将右侧的通道变成了火场。

不停的洒出箭雨,又牵出了几十匹战马,十几个突厥兵好不容易杀出来,唐军士卒驱马冲来,轻而易举的将对方击溃。

营寨内问题已经不大……虽然不知道突厥还有多少兵力,但至少冲出来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程名振一边观望战局,一边让士卒登高望远。

但不久之后,程名振的脸色阴沉下来,最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西侧有马蹄声响起,突厥援军赶到了。

程名振的运气实在不太好,其实原本蔚州是没有多少突厥兵力的,但因为雁门关外道路太过狭窄,出兵的速度太慢,数以万计的突厥人急着北返……忻州今夜才降雪,而代州一大早就大雪飘飞了。

所以也有些突厥部落准备选择从蔚州回返草原,有的从蔚州北上,有的走飞狐径……黄昏前从飞狐径去河北的契丹等部落就是个例子。

换句话说,好几个规模不小的部落都在蔚州,停留在灵丘到涞源一带,也就是灵丘县到飞狐径一带,所以能迅速来援。

黄君汉没有选择固守,他很清楚,自己也守不住,而是在斥候回报之后,他第一时间率五百骑兵进击。

更加惨烈的战事就此爆发。

夜战(续三)

在下令全军向前的时候,黄君汉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迟疑,这是出自他征战沙场的本能,他什么都没有去想。

但在远远望见黑压压的突厥骑兵的时候,很多往事突然在心头盘桓。

后世说起隋唐之交,总会津津乐道于瓦岗,无非是此地出了太多的人杰,光是天策府内就有一大批,以秦琼、程咬金为首,李孟尝、李世绩、牛进达、公孙武达、张亮、罗士信、郭孝恪。

除此之外,王世充麾下大将单雄信与将山东、河北搅得天翻地覆的刘黑闼也都出身瓦岗。

甚至于在这一世的玄武门之变中,除了李善之外,最重要的两个将领,叛乱的王君廓与选择打开玄武门的常何也都是瓦岗出身。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一年一个叫黄君汉的狱吏徇私放走了一个叫翟让的犯人。

黄君汉至今还记得自己当年是如何想的……若无刘邦,萧何也不过刀笔小吏而已。

可惜翟让终究远不能与汉高祖相较,但黄君汉幸运的遇见了可以与汉高祖相提并论的李世民。

说到底,黄君汉与张仲坚一样,不甘心,不甘心沉沦。

自那之后,黄君汉在李世民麾下陆续参与了柏壁之战、洛阳虎牢之战,履立功勋,爵封国公。

而这一夜……黄君汉耳边传来异响,他低下头,俯下身子,任由撒来的箭雨击打在铠甲、头盔上。

越来越近了,黄君汉握紧了马槊,双腿用力,驱马加速,一声暴喝声后,长身而起,槊头左右横击,登时四五骑被击落下马。

突厥阵中大哗,纷纷左右让开,但在如此黑夜中,即使骑术高明的突厥人,也很难从容。

随后的四五百唐骑以黄君汉为先锋,犀利的杀入阵中,将突厥杀得节节后退。

不远处的寨堡内,登高观望战局的程名振手心全是汗水,他很清楚黄君汉为什么选择出击……无非在于惑敌。

使赶来的突厥援军短时间内没有办法摸清楚唐军兵力数目,从而拖延时间,等待双士洛、田留安率兵赶到。

但毫无疑问,黄君汉本人与麾下的四五百士卒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

阵中的黄君汉奋不顾身,铠甲上布满了羽箭,犹自向前进击数十步,甚至咬着引军后退的突厥追杀出百步。

程名振已经不太看得清楚战场了,迟疑着回头看了眼下面的寨堡,被火墙封锁在后面的突厥人已经陷入绝望,一次又一次疯狂的向外进击。

但在数百唐卒的进击下,突厥人一次又一次的被杀退,不是他们不肯求生,每一次杀出来之后,唐军都会以战马冲击,使得他们无法组织起来。

但相对应的,程名振也无法从寨堡抽调兵力去支援黄君汉,更何况就算他带着剩下的几百士卒填上去……突厥稳住阵脚,还是能看穿。

到那时候,程名振别说飞狐径,连守着寨堡等双士洛的援军赶到都不可能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停了半日的大雪又开始在空中肆意飞舞,当斥候气喘吁吁的赶来之后,程名振的心如同刚刚被夹杂着雪花的北风挂过的脸庞一样冰冷。

黄君汉已经竭尽全力了,但突厥显然也察觉到了……即使在黑夜中,突厥将领也能发现,从头到尾猛攻的也不过四五百唐骑而已。

最重要的是,飞狐径是如今这些突厥部落遁走的重要道路,一定要抢回来……这才是关键。

程名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