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节(2 / 3)
并且表达出了远超所有人的亲近的时候,赵泗笑不出来了。
因为不管当事人是谁,心里恐怕都会升起来几分想法。
好在,赵泗可以以史为鉴。
毕竟摆在面前的事实是赵泗只是一个孙子。
差了整整一个辈分的孙子。
这种时候,始皇帝不管有什么样的想法,赵泗都应该克制自己,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赵泗自己都感觉始皇帝对自己好的太过分了。
长此以往下去,唯恐自己心中生出来什么不好的想法。
然而,始皇帝似乎并没有任何停止的意思。
“李斯说,周天子分封宗室,而百年之后,各为仇寇,本以血脉为依靠,却各自为敌,因此周朝乃亡,你对分封如何看待?”始皇帝开口问道。
“这一点李相说的倒是没错的……”赵泗点了点头。
“其实我感觉就和民间的亲戚差不多,长辈在的时候,小辈自然就还能团结,长辈走了小辈就开始争家产了。
倘若兄友弟恭,这份亲情还能维护个十年,兄弟之间到底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遇到外姓人到底还是兄弟信得过。
可是再过个代,离得远的也就不再走动了。
如果再过个几百年,恐怕就是另一番模样。
那些世家贵胄传到现在,也有好几百年了,最落魄的甚至都沦为佃农,不被祖宗祭祀所接纳了。”赵泗摊了摊手。
“分封制这种东西,如果从短时间来看确实不错,但是长久来看定然是不如郡县制的,可以用作过度,等到以后再削藩削国推行郡县。”赵泗开口说道。
“倘若诸王不同意呢?”始皇帝开口问道。
“那自然是要打过一场的……其实不论如何总是免不了的。”赵泗叹了一口气。
刘邦已经做的很不错了,但到底还是爆发了七王之乱。
这还是建立在刘邦在建国初期就弄死了不少藩王的情况下。
始皇帝点了点头皱眉陷入了沉思。
“你觉得赵国之地如何?”始皇帝忽然开口问道。
“疆土辽阔,有重城险关……”赵泗有些不明就里,大致的说了一下赵国的地貌和特征。
“你的舅舅是赵国宗室族长,你的母亲也勉强算是赵国宗室嫡系,可欲为赵王乎?”始皇帝忽然开口。
“啊?这!”赵泗愣了一下。
始皇帝刚刚说啥,赵国旧地?赵王?
“大父……这恐怕不太合适吧,大秦在推行郡县制,况且诸皇子皇孙都未曾封地……”赵泗皱眉开口。
“乃封于赵地,使其移风易俗,平乱治民……你不愿去?”始皇帝笑着开口。
“那这样一来我岂不是要离开咸阳?”赵泗没想到始皇帝给自己憋了个这么大的事。
始皇帝却只是笑了笑,没有再回答赵泗。
谁说封地于赵就得离开咸阳了?
有什么事情是值得始皇帝交换的?
封……赵王?
这确实是赵泗想都没想过的事情。
不过这玩意也不可能始皇帝现在说封下一刻赵泗就直接登基加冕。
这样的大事再怎么说也要和朝堂的衮衮诸公商量一下。
“封王之事且先等等,继续念奏。”始皇帝摆了摆手止住了话头。
嗯……胡思乱想之中的赵泗被始皇帝揪回现实,继续辅佐始皇帝批阅奏折,接受始皇帝的一对一单人辅导。
一天时间飞速结束,赵泗的加入并未明显提高始皇帝的政务处理速度,虽然赵泗确实给始皇帝省了分析冗杂奏折的时间,但相应的始皇帝也会根据奏折的处理和批阅做出一定的指导。
因此一天下来,不多不少,刚刚好天色暗淡下来,一天的政务也刚刚好批阅完毕。
今日总体来说事还是那些事,大秦的兵马全面出动,正在有条不紊的按照王翦的战略部署展开行动,并且和大秦内部的反动势力展开第一次大规模正面交锋。
唯一和以往不同的是,多出了议论立储之事的奏折。
始皇帝只是叫简单的批阅,并未回复,也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和态度,但是这却已经足以因此掀起来一场轩然大波了。
“关于立储之事,陛下只是批阅,并未有其他多余回复。”冯去疾跪坐在王绾面前开口说道。
“连西支仑的奏折陛下也不曾有所议论?”王绾开口问道。
西支仑是御史的一分子,以性刚烈好严辞而著称,说白了就是嘴臭,说话不考虑后果,并且有点喜欢将事情后果夸大其实,以此来达到劝谏的效果。
同时,也是老氏族的一分子。
很显然,今天始皇帝批阅的那份可以称得上胆大包天,认为始皇帝迟迟不立储君才导致天下乱相频生,人心迟迟不能安定的奏折,就是出自西支仑之手。
扶苏的支持者很多……
更不用说西支仑其实年年都在坚持不懈的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