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4节(2 / 3)

加入书签

先是东街盖了处高高的彩楼, 请来当时公认的琵琶第一人康昆仑登楼奏乐。康昆仑亦是自负盛名, 并没有推辞,上楼就弹起了自己新编曲的《绿腰》。

大家都认为西街那边必然要输了, 结果只见一妙龄女郎抱着琵琶登上对面的高楼,笑着说:“我也弹一曲《绿腰》吧,但是会把这首曲子移入枫香调中。”

众人听不懂什么是枫香调,可这种事都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女郎”抬手一下拨便有风雷之声,听得满街百姓如痴如醉。

瞧瞧这弱质女流,弹起琵琶来居然比康昆仑这个西域汉子更有气势!

投她!

必须投她!

事实上这一曲折服的不仅是听众,连康昆仑这个当事人都大为叹服,当场顾不得什么东街西街的胜负了,二话不说跑过去表示想拜对方为师。

对方闻言微微一笑,回去换了身衣服出来。

大伙这才知道原来这“女郎”居然顶着个锃亮锃亮的光头。原来他乃是庄严寺的僧人,法号善本,俗姓为段,江湖人称“段师”。

西街的商贾跟风筑楼时被东街那边嘲讽必输无疑,咬咬牙下了血本去请段师出马!

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是有钱能让和尚当女装大佬和人斗琵琶!

霍善看得大为震撼。

不愧是大唐人,连祈雨都能这般热闹。

霍善麻溜抱着个大大的琵琶去找李长生。

一见到人,他张嘴就来:“师父,我想看斗乐!”

李长生:?

霍善把琵琶拿给李长生看,还学着李渊那样抱着它瞎弹了一段。

他记性好,又爱了解新鲜事物,李渊弹的时候他看得目不转睛,所以他只是看李渊弹了一遍,自己便能学个七七八八。

就他这本领,哪怕不学医也绝对是天赋异禀。

在汉代琵琶还不算太流行,据传是游牧民族比较爱抱着它在马上弹,而且样式也和后世不太一样,还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渐渐发展成后世熟知的模样。

比起需要很好的臂力才能扛起来的琴瑟,琵琶的重量还是比较友好的,抱着到处弹给人听都没有问题。

李长生听了霍善的弹奏,又听他仔细讲了康昆仑与段善本斗琵琶之事,笑了笑,无奈地说道:“我们这里都还没有会弹琵琶的人,如何比得起来?”

霍善道:“人家也不仅是比琵琶的,也比别的乐器。”

李长生道:“既然你有兴趣,那便给江夏乐师弄个月旦评。说不准等你把这月旦评办起来了,连周围各郡的乐师都要来凑热闹。”

至于月旦评本来是做什么的,那根本不重要。

反正都已经被霍善编排进戏文里去了,挪过来搞斗乐大会也问题不大。

霍善听后两眼一亮,正准备乐滋滋地去找霍光问能不能安排此事,又想起自己刚得了枚新印玺。于是他又倒了回来,一手抱着琵琶,一手摸出李世民塞给他的新印玺,边跟李长生说明情况边强调不是他索要的。

是李世民非要给他的哦!

李世民还让他带医学生去巡疗!

他觉得他们江夏郡的医学生都已经学了这么多年,也可以巡疗起来了。

李长生:“……”

知道了,这李世民也是个不靠谱的。

既然人家都给了,李长生也没有非让霍善还回去,只是心里总有种不好的预感。

感觉还会有人给霍善塞医官印。

毕竟给个医官对许多人来说还真不是什么高官厚禄,除了对医术有要求以外别的都挺随意,历朝历代不少民间医家都曾因为给达官贵人治了病而一跃成为御医。

霍善又把李世民提议多朝联合开发新技术的事讲给李长生听。

李长生在江夏郡这边主要管着墨家诸事,这些年来墨学院也招收了不少新鲜血液。只是霍善每次跑出去溜达一圈就绘声绘色讲起各方见闻(并提出自己也想要),他们所有人全力投入研究都有点忙不过来。

比如他有次见了别人的蒸汽机,回来问他有没有办法弄出来;没过多久,他又说有种内燃机……

跟不上,根本跟不上。

蒸汽机这种外燃机倒是现有技术下能够实现,因为它的原理非常简单,而且在霍善见到蒸汽机的那个时代就连火车机头的构造都已经公之于众(霍善回来的时候讲的是“师父,我想要火车”)。

蒸汽机的作用就像是烧开水,火在底下烧,水在上面沸腾,产生大量的蒸汽,而这些蒸汽可以推动连杆带动相应的机器运作。

经过瓦特改良后的蒸汽机,很快脱离了原本比较单一的煤矿产业,迅速推广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去。

这东西挺能省人力牛力马力。

就是比较废燃料。

对于煤矿资源不发达的地区,还不如多雇几个人。不过江夏郡这边倒是可以小小地奢侈一把,因为这边的矿藏资源还是很丰富的,这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