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改变时代(1 / 2)
皇权不下乡的主要原因有许多,比如说地方宗族势力庞大,也比如说皇权和官员之间权利的争夺和平衡等等,但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交通不便。
试想,在一个从一个县的县城去这县中位于偏偏一处的乡村,靠着双腿甚至马匹都要走上一两日甚至更久的时候,县中主官又如何去控制那些乡村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地方宗族或者里长之类的人员进行协助管理,以告知朝廷政令也无件无可奈何的事,至于最终能有多少效果那就天知道了,命令传达下去,是否执行,执行的力度又有多少?实际上两眼一抹黑。
这也是为什么越靠近州府县城的百姓越消息灵通,政令执行的更好的关键,所以一旦交通便利,连接畅通无阻,所谓的皇权不下乡自然就成了历史。
固然,这还需要朝廷对于地方控制的加强和行政调整,但解决了主要问题后,这些问题算难么?而且在这种时候,人口流动也不会像目前那样成为一潭死水,随着人口的流动,人才也会相应不断出现,再加上民智随着渐开,一切也就迎刃而解。
有句话说的好,科学改变生活。科学的进步同样也改变了世界!
可要做到一切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对此朱怡成心中非常清楚,也许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无论如何,现在的大明已经走到了这条正确道路上,让他看见了曙光。
在实验场所朱怡成呆了一整天,不仅观看了火车的第一次实验运行,同时还和黄履庄进行了深入交谈。
对于蒸汽火车的完善,包括后续研制和建造更大动力更强的船用蒸汽机,朱怡成提出了他的看法。
此外,大型蒸汽机的成功,给予工业上的帮助同样巨大。大型锻造设备、重型机械等等,都可以在其中运用,这也是朱怡成要求研究院所做到的。
对此,黄履庄充满了信心,他表示自己会继续跟进和督促这个项目,使其尽快完成。
回到皇宫,朱怡成依旧精神奕奕,对于铁路网的设计和铺建如今已可进入实质阶段了,对此他几乎想了一夜,直到夜半三更这才睡下,第二日一大早朱怡成就起了身,随后继续拿起昨晚些的那些东西仔细端详。
三日后,工部尚书蒋瑾接旨入宫,在竞争军机大臣意外失败后,蒋瑾心中愤愤不平,联手几个御史和朝中官员很是给坏了自己好事的王樊还有取缔自己原本十拿九稳的位置,反而一跃坐上了军机之位的左都御使史贻直一点颜色。
事情也正如他所想象,蒋瑾先是用凤阳之事让王樊焦头烂额,紧接着又把矛盾对准了都察院,使得史贻直顾此失彼。一时间,占了上风的蒋瑾心中不由得洋洋得意,他甚至在私下同家人道,就算自己入不了军机,他们两人也好过不到哪里去,凭什么自己无论能力还是资格都远超他们两人,反而他们才能成为军机大臣呢?
就当蒋瑾用这种办法给自己出了一口气,同时又琢磨着接下来怎么才能让这两个家伙彻底完蛋,只要他们继续受不断弹劾,那么到时候必然再也无法在军机之位坐下去,等到那时候自己入军机也就水到渠成了。
蒋瑾的算盘打的不错,他甚至觉得自己应该不需要等太久。可是接下来的事大出他的意料之外,首先是朱怡成帮着王樊度过难关,用内库的钱给户部做背书。
这件事虽然外人不知道,可官至尚书之位的蒋瑾如何会不知晓,再加上他在朝中势力不小,自己又是从宁波起家的,皇家银行的举动瞒得过别人可瞒不过他。
这样一来,焦头烂额的王樊被朱怡成拉了一把,勉强解决了凤阳问题,正当蒋瑾暗暗咒骂王樊运气好,准备着手进行下一步的时候,谁都没想到的福建案突然间就爆发了。
福建案在没有任何预兆之下突然爆发,而且来势汹汹,令朝野震惊。作为皇帝的朱怡成更是在朝堂上直接发了火,杀气腾腾令群臣惊恐万分。紧接着,随着三法司和锦衣卫的正式介入,这个案子几乎席卷了朝堂内外,被牵涉其中的官员不计其数,就连蒋瑾也差一点儿被陷了进去。
亏得最终朱怡成下了旨意,福建案终究未能成为翻天覆地的巨案,可是这个案子却使最终倒霉的官员和商人不计其数,除了那些丢了脑袋的家伙外,还有不少人为此丢官罢职,失去了原本拥有的一切。
这件事让蒋瑾同样惊恐,尤其是他虽然不直接参与蒋家的商业行为,但他却知道蒋家一直打着他的旗号为自己家族谋取私利。而且在福建那边,他们蒋家的买卖也不少,如果说没有半点牵扯是不可能的,在这案子中蒋家最终也有两人被抓,亏得蒋瑾自己没有太过深入,再加上朱怡成最后的决定,这才勉强逃过一难。
假如没有朱怡成最后那句旨意,弄不好蒋瑾就在这案子中翻船了。经历此事后,蒋瑾不仅收起了之前的心思,同时也忐忑不安,生怕把事闹大后再把自己也牵连进之前案子中从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福建案的后期,蒋瑾为了避嫌和躲避风险,特意上书以身体不适原因在家休息了一段日子。这些日子中,蒋瑾想了许多,逐渐冷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