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百四十五章 修文杨寒(1 / 2)

加入书签

贵阳以北五十里的,这里是属于修文县县城,此县是康熙二十六年设立,最初属古之夜郎国,后来被划分为贵州宣慰司的属地,之后朝廷取消宣慰司改土归流,在此设县。

修文县在开阳和贵阳之间,其处地形复杂,又是各方势力交汇之处。田仁统死后,开阳大乱,各方土司和头人争夺田仁统留下的“遗产”,从而导致没人再去顾及修文县的情况。

之后在退回云南的贝和诺指使下,修文县更直接被甩给了地方,紧接着赵弘灿部由东而进,直取贵阳,至于高进部由西北向南,一路打到了贵阳附近。由于双方之前有协议,高进并没占据贵阳,而是把贵阳让给了赵弘灿,但贵阳以北的区域,除开阳等地外,基本都落在了高进的手里。

岳钟琪由四川而处,在进攻清军的同时趁势拿下了贵阳以西的一片区域,这样一来围绕贵阳这个贵州最重要的核心地带,导致了明军、赵军所部、高进部和地方土司、头人势力,这四方力量的汇集点,其中贵阳以北五十里的修文县就是交汇的中心区域。

正是因为各方势力的汇聚,反而给了修文县一个得天独厚的机会,那就是各方在无法确保赢得对手的情况下,都把兵力布置在修文县的周围,反而导致修文县成了一个力量的缓冲地带。

所以说,高进选择以修文县为会晤地点也是考虑到这个因素,虽然高进部和明军并没有产生实际冲突,从名义上双方也勉强算是盟友。可实际上随着赵军各部的投入大明,高进部的存在已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未动手的双方其实心里很清楚,如果无法达成目的的话,那么之间真正翻脸的时间不多了。

从岳钟琪的内心来讲,彻底解决高进部是一个选择,但这个选择暂时是无法完成的。何况为了整体大局,岳钟琪并不希望现在高进部就同自己翻脸,再加上高进部的特殊原因,岳钟琪还是希望找一个妥善处理的办法,至少得先稳住高进部,这也是他最终同意会晤的原因。

五日之后,在修文县城,满清之前留下来的县太爷杨寒忐忑不安地带着几个衙役站在大开着的城门前,一张脸如同苦瓜似的,整个人看上去就是很不好的样子。

贝和诺撤离贵州,杨寒作为地方基层官员并未随军同行,反而是被当成了弃子留在了修文县。说起这个杨寒也是倒霉,要知道修文县在贵州当地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又离首府贵阳不远,进士出身的杨寒能在修文当官,说起来不算差,只要熬上几年,政绩能过得去的话,那么就有机会得到高升。

只可惜杨寒的运气不好,他担任知县没多久这天下就大变了,紧接着大明南方崛起,满清节节败退,最终甚至失去了中原之地。

随后,贵州的变化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尤其是田仁统联合地方土司和头人成了气候,满清直接封其为宣慰司,并占据了开阳之地。田仁统占了开阳后就如同土皇帝似的,对于地方政令阳奉阴违,再加上之后的局势变化,就连贝和诺也耐何不了他。

修文县虽离贵阳不远,而且如今已设县,但从历史来讲却是属于宣慰司的属地。这就造成了田仁统一直意图把修文并吞的想法,而贝和诺却考虑到清廷的地方控制,让杨寒无论如何要为清廷掌握住修文县,所以从那时候起,修文县就成为了两派势力交汇之处,并且卷入了争夺的旋涡。

在那些日子中,杨寒是苦苦支持,好不容易在把持住了修文县城,但除去县城之外,城外的许多地方却被田仁统以地方命令逐一侵占。不过靠近南方的区域还好,至少贝和诺派军队协助,田仁统又不敢和贝和诺完全翻脸,这才保住了修文县名义上的掌握。

这也是贝和诺走之前没有通知杨寒的原因,说白了杨寒虽然在修文有功,可以他的官位来讲只是一个小卒子罢了。让杨寒继续留在修文,可以保证贵阳大军的安然撤离,并且能够麻痹地方,就这样杨寒在根本不知道的情况下,稀里糊涂就成了弃子,等他得知真相时一切都晚了。

接下来整个贵州就面临着清军撤离后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杨寒已经做好了投降的准备,无论是明军或者赵军各部又或者高进部,只要有一方力量要占领修文,那么根本无法有力量抵抗的杨寒必然会直接投降,从而加入对方势力。

但阴差阳错,因为之前所说的那些原因,修文县反而成为各方的缓冲点,各方势力并没有直接拿下修文的想法,相反把修文县这个地方当成了交汇处,并各自默认了修文县的存在。这在各方战略部署上来看自然是合适的,可却让杨寒暗暗叫苦不迭,更为之无比忧虑。

你想呀,原本杨寒都打算投降了,可现在任何一方都没有让他投降的打算,甚至默认了修文县城的特殊存在。这使得杨寒就如同一只柔弱的羔羊在几头凶狠的恶狼眼皮底下暂时生存,并且时刻担心着这些恶狼会直接扑上前来,从而把自己撕成碎片。

这种日子是极不好过的,这些日子杨寒可以说是胆战心惊,他现在降不能降,走不能走,又无法继续当大清的官,他这个县太爷可以说是每日都在无比的煎熬和恐惧中渡过,弄得整个人憔悴无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