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统治(1 / 2)
“臣……臣谢陛下隆恩……。”
董大山见到此物傻眼了,而当朱怡成的话在耳边响起的时候,董大山这才从恍惚中醒来。
当即,董大山毫不迟疑地捧着锦盒朝朱怡成跪了下去,此时此刻董大山的心中满是无限的感激,因为他根本不会想到朱怡成居然会用这种方式给他承诺。
丹书铁券,朱怡成给董大山的锦盒中装的就是这东西。此物最早是由汉高祖刘邦所创,是为了表彰功臣并且给与对方世代享受优遇和免罪的一种凭证。
所以说,在民间丹书铁券也被称为免死金牌,而在前明时期,丹书铁券又被称为金书铁券,被分别赐予功臣和重臣。
现在的大明,朱怡成在封爵的时候并没有赐下这种东西,因为如今的大明和前明已有不同,大明勋贵阶级继承法早就被朱怡成确定了下来,皇室对勋贵的控制比前明严格的多,而且勋贵也不像前明那样拥有极大的特权。
此外,大明的法律也在朱怡成手中不断完善和修改,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讲作为皇帝的朱怡成并不需要用丹书铁券来进行拉拢朝臣。而朝中大臣们,包括封爵的众人心里也清楚这点。
但董大山怎么都没想到,今日他居然会在朱怡成手中拿到特意赐给他的丹书铁券,这意味着朱怡成用这种方式安他的心,同时也给了他许诺,面对这样的情况,董大山如何不感动万分?
当然了,丹书铁券又被称为“免死金牌”,可实际上历朝历代中靠这东西能活命的几乎是寥寥无几。这种玩意最多也就是荣耀和恩宠,假如后世的子孙以为能靠它来肆意妄为,那其结果就是找死了。
可不管怎么说,董大山拿到它后,除了感激外更是心安。朱怡成还是念着他好的,也理解他的想法,这才用这种方式来安抚董大山。
“起来吧,此物好好保管,对于你,朕是不担心的,但朕不希望你的子孙用上此物,你可明白?”
“臣明白,臣再叩谢皇爷……。”董大山连忙回道,接着再一次向朱怡成磕头这才起身。
落宫门前,董大山离开了皇宫,当他迈出宫门的时候,神色复杂地向身后望了一眼。
自明日起,他董大山就要正式辞去所有职务,随后仅仅以卫国公的身份去皇家学院任教。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皇宫他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机会再次踏入了,至于朝堂也将远离。
属于董大山的时代从明天起就即将过去,他这一次退的如此彻底,如此坚决,虽然不是他的本意,但对于董大山本人而言却是值得的。
看了眼怀中的丹书铁券,董大山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至少,有了这东西在,卫国公府就不用再担心其他了,而他董大山也能安心养老,话说这些年一直在外,对于家中的确有些愧疚,以后好好弥补就是。
想到这,董大山收回了眺望皇宫的目光,登上了早就等候已久的马车,当他上了马车后,马车很快就行驶了起来,在夜色中朝着卫国公府而去。
偏殿中,灯光依旧亮着,朱怡成批阅着奏折,处理那些未完的公务。
虽然今天比较特殊,但朱怡成却不想因为今天的事把这些公务耽搁,作为大明的皇帝,他每天要处理的事实在是太多了,假如怠政的话,那么整个帝国的运转就会出问题。
直到二更天的时候,朱怡成这才处理完手上的这些事,他放下笔,揉揉有些发酸的手腕,站起身在殿中来回走了几步,疏松着筋骨。
走了一圈,朱怡成来到放着沙盘的一旁,低头看着那不断修复和完善的沙盘。这个沙盘自当年在南京起就有了,而到京师的时候沙盘就搬了过来。
这些年中,这个沙盘从最初的几省之地越来越大,到京师的时候,这个沙盘已经包括了整个中原、辽东、蒙古、西北、西南各地的地理风貌,其完善程度简直令人惊叹无比,相比后世也不多让。
要知道这沙盘上的细节都是通过军方、锦衣卫和通事处各部不断收集而来的,再由总参谋部进行完善和确定后形成的。
可就算这样,每间隔一段时间,沙盘上的内容依旧会进行一部分的修改,以保证它的准确程度。
在朱怡成的偏殿中,除了这个大明本土的沙盘外,还有两个新明和南海的沙盘,不过相比大明本土的沙盘而言,这两个沙盘就要稍差一些。但这仅仅是因为勘察和时间的原因,朱怡成相信用不了多少年,这些沙盘也将逐步完善,最终成为大明的宝贵财富。
目光在沙盘上望去,辽东地区已经插上了大明的旗帜,而在蒙古东部,也就是科尔沁的部分同样插上了大明的旗帜。
这是朱怡成昨日特意插上的,以表示这些地方已经全部归于大明了。
蒙古一战,强大的科尔沁灰飞烟灭,科尔沁草原自然就成了胜利者的战利品。
虽然蒙古各部在其中出了不少力,但由于董大山的战略部署和后勤的战术安排,导致蒙古各部虽胜却同时也受损不小。再加上明军故意导致的鄂尔泰和蒙古各部在此战中形成的矛盾,所以在战后蒙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