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76节(1 / 6)

但是,清代皇室有自己的宗法规则。清廷将皇族爱新觉罗氏内部分成“宗室”和“觉罗”,“宗室”内部还分成“近支宗室”和“远支宗室”,“近支宗室”内部除普通的“近支宗室”之外还有和皇帝血统关系最近的“近派宗支”。当时“近派宗支”的范围是仁宗嘉庆帝和宣宗道光帝两系。按照清代皇室自己的宗法习惯,当帝位断绝时,要尽可能地从“近派宗支”内挑选承继大统者,而且禁止错辈承继。也就是说,如果要给穆宗立嗣,则必须从“近派宗支”内选择出“溥”字辈的男性过继给穆宗。当时的“近派宗支”内只有一位“溥”字辈男性在世,即宣宗第一子隐志郡王奕纬的嗣孙溥伦。但是溥伦生于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二日午时,当时只有三个月大,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很容易夭折,所以无法被承继给穆宗为嗣,这才让“载”字辈的德宗作为文宗的承继子入继大统。

孝哲毅皇后为亡夫穆宗立嗣的期待落空,又因为德宗入继,她成了寡嫂身份,政治上毫无发言权,未来十分堪忧。同时,明清时期尤其推崇“节妇”,“守节”或“殉节”都是当时社会所普遍赞赏的。孝哲毅皇后本家阿鲁特氏一门以科举知名,饱读经典,对于“节烈”似乎更为推崇。孝哲毅皇后的姑祖母以及大姑母都是节妇,可知孝哲毅皇后家族的门风本身便有刚烈的一面。1

顺带一提,有一些野史认为穆宗崩逝的时候孝哲毅皇后已经怀有身孕,所以孝钦显皇后才迫不及待地想要逼死她云云。一来前面所引孝哲毅皇后本家后裔的说法里明确说“家里人没有说过”;二来,根据清宫制度,一旦后宫主位被确认怀孕,马上会增设各种人员妥善保护孕妇,在档案上必然有所

——————————

1谨按,庚子之乱中,联军进京之后专门寻找支持义和团的大臣之家进行杀戮。孝哲毅皇后的父亲崇绮在政策上支持义和团,当时只身出京。其家人遵循“主辱臣死”的理念,由崇绮的继妻瓜尔佳氏率领,“先于京师陷时,预掘深坑,率子散秩大臣葆初及孙员外郎廉定,笔帖式廉容、廉密,监生廉宏,分别男女人坑生瘗,阖门死难”。根据记录,崇绮一家“闺门死难”一共有十三口人,六男七女。由此也可见阿鲁特氏一门门风之刚烈。

反映。而目前无论是档案还是医案上,均未发现有孝哲毅皇后怀孕的记录。

孝哲毅皇后崩逝之后,孝贞显皇后、孝钦显皇后评价她为“孝敬性成,温恭夙著”;“淑慎柔嘉,壶仪足式,侍奉两宫,孝敬无违”,1并为其上了“哲”的谥号。后来在光绪二年五月,御史潘敦俨上了一道奏折,说现在国内气候干旱是因为皇后的谥号有问题,请求更改皇后的谥号,并且提到“后崩在穆宗升遐百日内,道路传闻,或称伤悲致疾,或云绝粒赏生,奇节不彰,何以慰在天之灵?何以副兆民之望?”按照潘敦俨的想法,孝哲毅皇后既然是自杀殉节,自然是节妇的表率,需要和平民一样大为旌表一番才能公平,才能“风调雨顺”。两宫太后看了之后表示“深堪诧异”,下懿旨道:“本朝恭上列后谥号,均系恪遵成宪,敬谨举行。孝哲毅皇后已加谥号,岂可轻议更张。该御史逞其臆见,率行奏请,已属糊涂。并敢以传闻无据之词,登诸奏牍,尤属谬妄。潘敦俨著交部严加议处。”2换言之,内廷之事不是御史凭借坊间传言能够讨论的,结果潘敦俨被革职。

[封谥释义]

内阁为孝哲毅皇后拟出两种谥号,其一为“孝哲嘉顺淑慎贤明宪天彰圣毅皇后”,其二为“孝质嘉顺敬恪敦仁仪天钦圣毅皇后”3,最终选定了前者作为孝哲毅皇后的谥号。其主谥为“哲”,满文作“sultungga”1,意为“明哲”。

第三节 清穆宗同治帝的四位后宫

一、淑慎皇贵妃

[简介]

穆宗淑慎皇贵妃,镶黄旗满洲富察氏,盛京工部侍郎凤秀之女。咸丰九年十二月初一日生。在同治九年前后参加八旗选秀,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被指定为慧妃。同年九月十四日,以大学士文祥为正使,礼部尚书灵桂为副使,册封为慧妃,当日入宫。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因穆宗天花

——————————

1《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光绪元年二月戊子条,《清实录》,第52册 ,第133页。

2《德宗景皇帝实录》卷32,光绪五年二月戊子条,《清实录》,第52册 ,第133页。

3《呈恭拟大行嘉顺皇后尊谥单》,光绪元年,档案号;03-5522-11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4綦中明:《满语名号研究》,第81页。

之喜,诏晋为皇贵妃。同年十二月初五日,穆宗崩逝,德宗即位,尊封为敦宜皇贵妃。光绪二十年正月,因孝钦显皇后六旬慈庆,尊封为敦宜荣庆皇贵妃。光绪三十年正月二十八日薨,年四十六岁,谥曰淑慎皇贵妃。光绪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惠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淑慎皇贵妃出身檀都系富察氏,是太祖继妃、孝贤纯皇后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