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页。
3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第80页。
4溥杰:《清宫会亲见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44页。
5溥杰:《清宫会亲见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44页。
一家,特别是宣统帝的本生母和硕醇亲王嫡福晋瓜尔佳氏,具体的方法即是以太妃的身份帮助她一起联系复辟事宜。溥杰这样记录道:“从此她(温靖皇贵妃)不仅和我母亲的关系一天天密切起来,就连她的大总管刘承平和我母亲的亲信太监张金,也搞得火热。原来,她们是通过这两个太监,利用步军统领衙门左翼总兵袁得亮,曾是我外祖父荣禄的旧部的关系,竟和奉系的一些人勾结起来,想借用奉系的力量来搞复辟,以便自己独占‘母权’,坐上太后‘宝座’。当时因我年幼,虽不知道他们勾结的具体情况,但也看出一些蛛丝马迹来。如从张金同我母亲的谈话中,经常听到奉天、张作霖等等这样一些名字,我母亲也经常同瑾妃密谈到深夜。有一次,听说奉系于冲汉的儿子于静远,还曾悄悄地到宫中来过,由刘承平负责接待,并在刘的住所吃到了瑾妃赏的丰盛佳肴,临走时瑾妃还有赏赐。也是在他们的策划下,张勋的女儿还几乎和我定亲,只是因为‘命相不合’才作罢;但瑾妃就立将自己最宠爱的二侄女和我配了婚。有一次,我因看到瑾妃与我母亲的来往异乎寻常,曾问我母亲:‘您和端康主子商议什么秘密事?’她说:‘现在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的。’言罢颇露得意之色。”1
对于这一时期的温靖皇贵妃,一些当事人留下的记录依然记载她性格和蔼,待人亲切。如溥佳记录称,温靖皇贵妃“开通一些”,说话比较亲切,其特别喜好美食,有专门雇用的名厨,“不但果桌做得最好,烹饪也颇出色。每逢她的生日,王公旧臣都喜欢吃她赏的那一顿饭。据太监说,这样的好饭她还不满意,经常派人到‘天福号’买酱肘子供她吃早点”。2温靖皇贵妃的本家侄子唐海忻也记录她和蔼,且“最爱喝青果茶”“踢毽子的姿势很好看”3。当然,所谓的“开通”和“亲切”都是相对的。在外籍教师庄士敦发现宣统帝视力不好,建议宣统帝配眼镜的时候,温靖皇贵妃就极力反对,“认为外国医生只会为皇帝配眼镜,而皇帝戴眼镜是绝对不可以的”。4在宣统帝的记录中,温靖皇贵妃也全无“亲切”的形象,而是“在有意无意之中,模仿起西太
——————————
1溥杰:《清宫会亲见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46页。
2溥佳:《清宫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16页。
3唐海忻:《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文安主编:《清宫轶事》,第149页。
4[英]庄士敦著,张昌丽译:《紫禁城的黄昏》,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155页。
后、隆裕太后来……骄傲跋扈”。1出现这种印象差异,其实是因为自从民国八年温靖皇贵妃在太妃斗争中逐渐得势以来,随着和醇亲王府的关系愈发紧密,其性格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对宣统帝,大有“母后”的架势,并且最终在民国十年间接逼死了宣统帝的生母和硕醇亲王嫡福晋瓜尔佳氏。关于这个事情,宣统帝和溥杰都留下了记录。
宣统帝的记录称:
在我十四五岁时,端康太妃由于我追逐时髦,狠狠地训斥了我一顿,并打了两个太监每人二百大板。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之后,她便数仿起西太后对待光绪的老办法,每天派她宫中的六七名太监,轮流地来“服侍”我,其实就是派他们来做监视我的“特务”。我当时敢怒而不敢言,直到有一天,我真觉得有些按捺不住了,便借机和太监大闹起来。太妃知道……便知趣地把“特务太监”撤走了。
有一天,端康下了一道命令,把太医院的御医范一梅开除了。我听到此事后非常气愤,当然这也和我平日对于她的种种不满有关……我于是就给她下了个结论:她本是一个妾的身份,而不是妻的身份,并不能算是我的母亲。现在她既这样对我毫不客气,我为什么要怕她呢?于是我愈想愈可气。但是在那家长制度凛然不可侵犯的宫廷中,我还不敢下定决心,当面去质问她,便把此事告诉了陈宝琛,并和他作了一番商量,而他居然赞成了我这样做。于是,我就鼓足了勇气,到她那里质问她为什么开除了范一梅。当然她是不会向我让步的,于是我们母子便闹翻了脸争吵起来。我粗暴地扬言不承认她是我的母亲。我表明了这种决裂态度之后,便愤愤地回去了。端康太妃盛怒之下,把我的祖母刘佳氏和我的生母瓜尔佳氏叫到宫里来,并迁怒于她们,对她们作了严厉的斥责。她们在这种情形下,也只得向太妃赔礼,但太妃还不甘心,把我父亲载沣和各王公大臣全都叫进宫来……最后,我还是在我祖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