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开口,展阀倒台之后,朝廷内跟着倒了一批,剩下也各自有立场。刘妃和刘览一个在宫内,一个在朝外,不遗余力进行拉拢。
又过了几日,舒家得讯,刘览去城郊与朱雀旗统领萧铭见了面。
杨臣近些日子暗自焦急,这日终于收到郑穆的传讯,他立刻带着杨瑞离家。郑穆在京中也有一座安阳郡王府,就在永兴坊内。
下人领着杨臣进院子。郡王府占地不大,比不得京中几家大阀,但是庭院精巧,怪石嶙峋,溪水潺潺。春日渐深,但清晨傍晚仍有寒意,郑穆却在亭中饮茶。
“师尊。”杨臣杨瑞上前施礼。
郑穆让他们兄弟坐下,还未寒暄,杨臣迫不及待就问:“刘阀争取了很多朝臣支持,朱雀旗萧铭也已同意拥护景王。我们可需要运作一番?明王素来有才名,这两日已有不少朝臣在打听明王动向。”
郑穆道:“不用理会。”
“如此,岂不是看着郑衍坐上皇位。”杨臣讶然。
郑穆道:“刘妃手中的是伪诏。”
杨臣眸中锐光一闪,他对郑穆万分信服,从不怀疑他说的话,惊讶之余脑子飞快转动,“刘阀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实在是胆大。”往常他在众士族中最看不起的就是刘阀,明眼人都知道,刘阀不过是皇帝硬捧起来,掣肘其他几家。没想到刘阀破釜沉舟,敢拿出伪诏,冒充圣意,别的不说,光这份胆气就该令人刮目相看。
郑穆抬了抬手,亭子外侍立的下人取来一个木匣,放在石桌上。
“你且看看。”
杨臣闻言打开盒子,见到里面龙纹的黄诏纸,怔忪一下,神色变得古怪起来。他拿出诏书看了一遍,小心翼翼地放回,沉默了片刻道:“圣上属意的是明王,我们要不要把诏书公诸天下?”
他的口气有些不确定,因为从郑穆的言行举止里,他猜到郑穆可能有其他打算。
“现在不是好时机。”郑穆道。
此时一直陪坐在旁的杨瑞道:“真等景王登基可就晚了。”
杨臣皱眉不语。
郑穆微微一笑道:“让你除了练武要多看书,你全没听进去。这个时候倒知道要用脑了。”杨氏兄弟跟着郑穆,一个学文一个学武,杨瑞听他这么训,只憨憨一笑。郑穆道:“看来你是明白了。”这句话是对杨臣说的。
杨臣道:“学生明白了。刘阀有诏书,我们也有诏书,现在拿出来,皇位到底归谁,只能等着宫中和朝廷裁决,真正能做主的恰巧是那些势力背后代表的门阀手里。”他道,“明王离京多年,京中根基不及刘阀,如此争斗,不过是以己之短攻他们之长。”
说到这里,他有些意气消沉,几日的焦愁,似乎都没有了用处,“到底还是要让刘阀先占了大义。”
“明王不占名分,也未深得帝宠,”郑穆道,“这些年你为何要他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