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极为隐忍。
直到士兵来报,已从皇城中顺利救出太妃云氏和兴庆太后,郑泰眉宇顿时为之舒展,搓了搓手掌道,“老天有眼,焚宫弑君的罪名,总不能再让郑祐逃过了。”
郑穆道:“这一次还是兴庆太后出面最为妥当。”
“当年王叔劝本王亲近兴庆太后,真是一招妙棋。”郑泰道,“本王若是登基为皇,王叔功不可没。”
郑穆淡淡笑了笑道,“是陛下雄才大略,韬光隐晦,即使没有臣也能成就大业,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郑泰听他已改口称自己为“陛下”,刚刚观望大火所来带的郁闷也一扫而空,一股隐秘的喜悦从心底窜起。大事未成,只欠一步。他收拾心情,神色一敛,立刻去迎接太后太妃二人。
郑穆并未随行,等郑泰等人离开,他召来亲卫问:“人到了?”
亲卫禀道:“已等候多时。”
片刻之后,一个文士打扮的男子来到近前,抱拳屈身行礼,“郡王。”
郑穆道:“明王真的被你劝动?”
文士抬起头,长相普通,如果明王在此定会大吃一惊,此人正是不久前劝说他放火焚宫的谋士胡岚。此刻他举止规矩,眼神中都透着敬畏,恭敬道:“只有内心有贪念的人才会经不住诱惑和鼓动,明王在城外被阻拦太久,进城后又吃了袁州军的苦头,他急于求成,已经没有退路可走,要劝说他并不难。”
“明王身边谋士不少,以往你也不受重用,这次还是你时机抓得准,口才又了得,让明王犯下弥天大错。”
胡岚谦逊道:“都是按郡王的吩咐。”
郑穆道:“等会儿到了兴庆太后和云太妃面前,你知道该怎么说。”
“小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