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
嫪毐[lào ǎi](?―前238年),一说为“摎毐”,出生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战国末期秦国的长信侯,秦始皇母亲赵太后男宠。
嫪毐早年因其“大阴人”异能及吕不韦政治需要,被吕不韦收为门下舍人,随后伪装成宦官身份被推荐入宫,与秦始皇的母亲赵太后私通。入宫后,嫪毐深得赵太后宠爱,并与其育有两子。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嫪毐被封为长信侯,权倾一时,自称为秦王政的“假父”。他还受封河西太原郡,并将其更名为嫪国。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嫪毐在蕲年宫(帝太后所在宫殿)发动叛乱失败,最终被秦始皇处以极刑,车裂而亡,家族被灭。门生食客或被处刑,或遭流放,其与赵太后所生的两子也被处死。
[2]南朝梁·刘勰:宣后乱秦,吕氏危汉。
[3]《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
解释一下这些被枭首从犯们的官职:卫尉——秦国宫廷警卫大臣,内史——首都地区最高军政长官,中大夫令——内廷顾问长官。简单来说,这里不仅是帝太后的亲信,更是看护当时还未亲政的秦王政身家性命的近臣。
你品,你细品。
——
剩下至少一章会必然会涉及大量关于秦汉史的论述,无聊者自行退避哈。
上一章我发的时候就想到赵姬可能会比较突破想象,但评论区的反应还是笑死我。
赵姬在我印象中的第一个影视形象是古天乐版《寻秦记(2001)》的朱姬,一个极度恋爱脑、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可悲女人。朱这个姓氏应该是来自明代《西汉演义》一书,没什么可信度全是野史,我用只是约定俗成,为了和单纯表示“赵地之女”的赵姬区分。
港人文艺作品的一大通性就是对历史考据的凑合敷衍和对古事新解的开放保守二象性,完全跟随时代风气而变。也因此在2001年的史料背景下,结合黄易原作创作出来的朱姬却反而挣脱了故纸堆中的那个淫|荡|妖妇形象。
之后作品也不知道是不是都受此影响,影视形象也基本被定格为所托非人、悲剧性女性、蠢钝不堪的恋爱脑之类23333几乎没在有突破窠臼的,其实是蛮可惜的。因为那段历史的空白实在是太太太太大了。
【当然,再后面还有没有别的我也不知道哈,10年往后的内娱电视剧我就看得很少了。
作功课的时候查到一部于妈新解的《皓镧传》,女主吴谨言演的赵姬,那估计不是恋爱脑了,看那很有突破性的妆造就知道。一开始差点瞳孔地震,以为和于妈撞脑,不过大概看了下发现好像还是大女主剧的旧叙事模式+和吕不韦那点事(甚至怎么还冒出来一个黄歇啊,们赵楚背着我大秦私通是吧【指指点点
那史学素养上我不敢说别人,和于妈我还是敢一教高下的,起码能打个五五开(bhi),所以就不客气地继续编《千秋》了。
《千秋》关于史学方面的观点大量参考了秦汉史学家李开元先生作的《秦谜》在内的相关资料,综合我从前看《史记》时候的很多迷惑之处,很多都是一家之言,大家姑妄听之。
李开元师承田余庆大师(《东晋门阀政治》)一系的派系人事分析方法,《秦谜》类似于整合了一派观点后梳理成通俗读物,兼具可读性与科普性。
再ps《秦谜》一书中的一些猜测性结论目前已经被新的出土文物证否,(史学就是这么残酷jpg)但是其推论部分的思考方式还是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第89章 史同逻辑会
关于战国末期秦国至秦朝的历史记载, 在未有出土文献的时期,传统一般以《史记》和《战国策》这两本二三手资料互为参照。
但由于二书总体成书编撰年代相近,接触到的参考资料大概率也有重合, 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就形成了共轭因果、循环论证的诙谐场面。
但其中仍然有很多差别。
《史记》的主要参考依据来自萧何等人当年从咸阳宫中抢救出的《秦记》、司马氏父子多年来整理汇总采访记录口述历史,还有当时西汉民间的相关资料互相佐证。(《秦记》至少流传到东汉《后汉书》编撰时代。)
《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订,原作不明,一般认为非一人之作,成书推断也并非一时,资料中包含大量策士的著作和史料记载。内容以战国时期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夹带历史事件。也因此,其中包含大量内容荒诞、缺乏依据的寓言故事。但反过来说,又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风貌。
二书创作逻辑不同, 自然对同一事件的评述逻辑也不同。
但不同于宣太后有《战国策》提供的各种丰富人物形象的历史小故事;由于未知原因, 《战国策》中赵姬的相关记载基本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