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七零女配是末世大佬 第148节(2 / 3)

加入书签

标注非卖品不在此次售卖之列,其余九盆都可以商议。”

杜总单字一个礼,是京都较早从事外贸业务的生意人,开了一家画廊,将国内青年画家的画作卖到f国、国,在艺术界小有名气。他妻子姓卫,以前是名小学老师,后来因为身体原因在家休养,当起了全职太太。

杜礼的神情略带些急切:“这盆依恋我妻子很是喜欢,能不能直接买下?”

易和裕笑了笑:“杜总先不着急,本次品鉴会有人安排售卖一事。”

杜礼也是生意人,自然知道“待价而沽”的道理,只是他与妻子站在这盆依恋之前看了足足有二十分钟,却依然不愿离开,这盆花似乎有种魔力,把两个人的脚步牢牢钉在它面前。

就仿佛……离家许久的游子,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家乡,走到破旧的土砖房门口,看到父母在院子晒粉条,一切都没有发生变化,所有都和自己离家之前一模一样。

这盆花,杜礼知道自己志在必得。

他点了点头,对崔玉堂说:“老崔,这花你可不能跟我抢。”

崔玉堂哈哈一笑:“我不抢,可是不见得没人和你抢。”

杜礼四处看一眼,大厅人不算多,但也有二、三十个人,爱兰人多好静,这里并不喧嚣。每盆花面前都有人驻足细看,脸上表情有的狂热、有的沉醉、有的欢喜。

一个扎马尾、穿扎染短袖衬衫的男子快速浏览过室内陈设之后,直接朝“依恋”而来,杜礼心一惊:这个家伙也来了?真是可恨。

崔玉堂对易和裕说:“那个艺术男顾仞处处与杜礼作对,如果是拍卖的话,恐怕这两人要打起来。”

易和裕没有说话。

崔玉堂问:“易总你悄悄和我交个底,今天品鉴会到底准备怎么安排?赏花、喝茶、听琴之后,难道要搞个拍卖么?”

易和裕微微一笑:“具体的售卖流程,我让我的伙伴来告诉您吧。”他将目光投向人群之中,林景严穿一件麻料浅灰中式对襟衫,颇有几分古韵,正指挥工作人员将一个红色纸盒搬进来。

林景严直起腰,正对上易和裕的目光,嘱咐了两句便走过来:“易总,什么事?”

听到这一句“易总”,易和裕的眼皮颤了两颤。为了今天的品鉴会,三人私下约定人前称呼易总、林总、林同学,免得被人挖出太多信息。

易和裕对崔玉堂介绍道:“这是我请来的帮手,林总。”再对林景严说,“你把今天品鉴会之后的售卖环节提前跟崔会长说一说?”

林景严点点头,指着那口糊上红纸的箱子解释。

这是林景严想出来的花招,不明码标价,免得卖了低价;不拍卖,免得伤了和气。说白了,就是投标,还是暗标。

这一次邀请前来的兰友会成员共二十名,每人进门之前都发了一个号码牌、一支马克笔。

每盆兰花旁边都有一个名片匣子,里面装着二十张标记了花名的空白卡片。看中、想买的人可以取一张卡片,在上面填上自己的号码牌、意向中的价格。

购买者将卡片投入红色纸箱中,最终开标,价高者得。

听到这里,崔玉堂上下打量着林景严,半天才说了一句:“长江后浪推前浪,真是人才啊!这样的营销人才,易总是从哪里找来的?”

易和裕微笑道:“林总是我的好友,这次也只是友情帮忙。”

崔玉堂也是混官场多年的人,听易和裕没有介绍真实姓名的意愿,知道有隐情。现在八十年代初下海经商的年轻人不多,眼前这位林总说不定是体制内的人,不好到处宣扬。

他打了个哈哈,伸出手主动与林景严相握:“林总以后若是有时间,也帮我们兰友会搞搞营销策划。我们老喽,是应该多用用年轻人。”

林景严非常客气地点头:“您有什么想法,直接与易总联系就好。能够帮忙的地方,我们一定帮。”

杜礼在一旁听完,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要知道,这可是1982年,刚刚改革开放,人们对于买卖的认知就是明码标价,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就是售价。

人们对拍卖的认知来自于港城。从电影里看到拍卖会上底价、抬价、喊价、定价,面对面的竞争,价格不断刷新,像疯了一样抢着买某件稀缺物品。这样的场面让内地生意人既觉得新鲜,又感觉热血沸腾。

原以为组织一场小型的拍卖就算是新鲜玩意,没想到眼前这两个年青人竟然整出一场暗标会。

招投标的概念起源于十八世纪的e国,战争之后百废待新,政府项目建设过程中想出这一招,由建设单位开标,施工单位投标,建设单位综合施工单位的资质、技术、报价选择最合适的中标单位,以保证价格最低、质量最好。

国1930年之后才开始兴起招投法采购,世界银行1981年重视并推广。

现在可是在1982年的华国。小小的一场兰花品鉴会上,竟然能够想出暗标的方式,这在当时绝对是一次伟大的创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