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话事人 第855节(2 / 3)

吏部尚书沈一贯问道:“敢问君侯,即便面君,又能如何说?”

林泰来晃了晃手里的诏书,“昨日皇上下诏,立太子为监国,我等但请皇上践行诏旨而已!

如此才能使太子转危为安,从此稳定国本,让天下长治久安!”

任何政治行动都要有明确一致的目标,否则就没有向心力,林泰来现在算是提了一个看起来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想法。

林泰来拿着夺来的长枪,虎目严厉的扫视着群臣,继续喝道:“事已至此,你我皆为共谋,没有侥幸可言!

此时有临阵脱逃者,就是朝敌!我林泰来在此请诸君入宫!”

大有谁敢后撤,就先送上一枪刺个窟窿的态势。

分散在人群中的林党分子也盯住了左右身旁的人,甚至还有上手拽住的。

在多力并举之下,大臣们最终还是簇拥着皇太子,穿过乾清门进入内宫。

等其他大臣都进去后,林泰来扔掉了手里的长枪,大踏步迈入乾清门,完全遵守了外臣在内宫禁止持械的规定。

当启祥宫中装睡的万历皇帝被唤醒,听闻太子和大臣已经闯入内宫,站在启祥宫外面时,心情顿时有点慌乱。

“你去外面处置!”万历皇帝对陈太监下令说。

陈太监暗自摇摇头,都这样时候了,皇上你还不肯亲自直面大臣们么?

来到外面后,陈太监对皇太子行个礼,随即直接找上了鹤立鸡群的林泰来,问道:“君侯意欲何为?”

林泰来捧着昨天那份诏书回答说:“请皇上明确,从此由太子监国。”

陈太监质问道:“带方侯!皇上对你不薄,多年来可谓是皇恩浩荡,何故在此咄咄逼人?”

林泰来答道:“皇上以国士待我,我自然拼尽全力报效大明。

这十数年来,若无我林泰来,大明国库还能剩多少可用之银?

若无我林泰来,大明官军还能有几多熟悉战阵之兵?

若无我林泰来,大明能否有边镇安宁、四海宾服之气象?

若无我林泰来,朝廷官吏可会兴起崇尚实务、杜绝空谈之风气?

我林泰来虽然贡献微薄,但是对皇上、对朝廷、对大明问心无愧!”

陈太监差点哑口无言,从功绩角度来说,近二十年来真没有人能和林泰来比贡献。

于是陈太监只能说:“贡献大小并不是逼宫的依据!”

林泰来解释道:“近十几年来,据皇上自述,经常出现头昏、目眩、牙疼、胸闷、气短、腿软、足痛等种种症状,动辄休养数十日。

间或还有上火、发烧、寒毒等现象,大病小病时时发作。

圣体如此频繁多病,终年无休无止,对处理国事极为不利。

按照祖宗规矩,当天子因出征、患病等情况无法正常处理国事时,可由太子代为监国。”

陈太监无语,其实很多症状都是万历皇帝为了搪塞外朝,扯犊子虚构的,结果被你林泰来拿来当成“自证”了?

这算什么?大回旋镖?先前万历皇帝编造病历的时候,绝对想不到还有今日。

林泰来劝道:“昨日皇上病中口述诏旨,其中也有命太子监国之内容,何不因势利导?

如今太子年满二十,已经真正成年,又经过七八年教导,足可承担大任。

我等臣子今日前来,便是请求将诏书落实,确认太子监国。

从此以后,繁重国事由太子承担,而皇上可在深宫静养圣体,岂不两全其美哉?”

连代表皇帝出来的陈太监都被说服了,感觉很有道理的样子。

彻底摆烂的万历皇帝静养、太子监国理事,应该是最符合当前实际情况、当前对大明最为有利的体制了。

王安也凑上来,对老主子陈太监说:“太子殿下弱势,多年来朝不保夕、枕席难安,非监国不足以自保!”

陈太监思索了一会儿后,对林泰来道:“你随我进去,先觐见圣母娘娘,求得圣母支持才好行事。”

足足一个时辰后,林泰来和陈太监再次从启祥宫出来,出现在大臣们面前。

而后陈太监向大臣们宣布了几条旨意:“其一、昨日诏书可以颁发下去,不再收回,今后以太子为监国。

其二,护国公、东阁大学士林泰来增加一项新任命,为总理外国事务大臣,允许在苏州开府。新衙门每年向内库进贡三十万两。

其三,皇三子福王暂时留居京师,不必就藩。”

部院大臣们听到这几道旨意,仍然像是在做梦,不敢想象他们今日面对皇权居然逼宫成功。

摆烂了十几年的万历皇帝总算半隐退了,从今天开始实行太子监国体制,万历朝第四个十年居然是这样展开的。

正常情况下,只要皇权撒起赖,大臣们是一点实质性办法也没有的。

林泰来带领着他们,可真是干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

就是不知道,这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