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一出荆轲刺秦王的大戏吧?
这不行,绝对不行。
虽然她经常气得她爹追着她打,父女俩绕章台殿的柱子都不止一次两次,但,她爹怎么能让一个外人欺负?
必须得把这出给蝴蝶喽!
嬴政并不知道他崽究竟在想些什么,只是想起了什么,询问,“可见过李牧和庞煖了?”
“还没呢。”
知韫摇摇头,“邯郸未定的时候我没敢往代地去,怕被李牧给来上一出挟我以令阿父,等到邯郸城破,李牧、庞煖南下,我又一直在忙,没能抽出时间来。”
嬴政立时老怀欣慰。
真不容易。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道理,他崽终于记在心里了。
看来,孩子确实不打不行。
知韫:“???”
春枝暮 政哥的传国玉玺主流有和氏璧和蓝田玉两种说法,这里采用我之前看到过的一种说法,即和氏璧原石。秦昭襄王渑池之会是在公元前279年,这时候和氏璧在赵惠文王手里。范雎入秦是在公元前271年,跟昭襄王说“……楚有和璞”。所以猜测和氏璧仍有原石在楚国,等秦灭楚得到原石,制成了传国玉玺。
第881章 大秦(95)
嬴政没急着见李牧和庞煖。
虽然得到一张正当年的ssr卡和一张年迈的sr卡是一件挺值得高兴的事情,但他手上不缺卡牌,故而也不急于一时。
不过忙得没空想东想西的知韫被他这么一提醒,倒是来了兴趣。
于是,在邯郸府中闭门许久的李牧和庞煖终于得到召唤。
那是秦王抵达邯郸的第二日清晨,朝阳新升,金灿灿的阳光驱散雾气,拢在这座已经改旗易帜的古老城池上。
丛台。
赵武灵王在位时修筑,是他用来检阅军队和观赏歌舞的地方。于丛台之上,可见邯郸城南的滏水涌沸如汤之在釜,亦如胡服骑射后的赵国鼎盛强横、兵锋赫赫。
只可惜,那已经是过去了。
丛台之外、滏水之畔,攻破邯郸的大秦锐士在勤勤恳恳地挖坑,边上有不少赵人被堵住嘴、五花大绑,呜呜咽咽地挣扎着,试图通过求饶的法子躲过将死的命运。
李牧和庞煖眸光微顿。
他们二人回到邯郸的时间,比秦太子要稍稍早一些,自然知道,她在抵达邯郸后下达的第一条命令,就是大肆搜捕当年曾欺辱过在邯郸为质的幼年秦王的赵人。
她应当是按名单抓人。
因为在她下达抓捕的命令之后,羽林卫也好,悬星使也罢,都展现出极为明确的目的性。
对此,李牧表示:“……”
也不是说不该记仇。
但秦王今年似乎已而立之年,他九岁归秦,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竟然还把当年欺辱过他的人记得这么清楚吗?
年少聪颖、过目不忘的天赋,竟然是用在这种地方吗?
记就记,还告诉女儿的啊?
——倒也没有。
嬴政一惯喜欢自己的仇自己报,当然不会将这种事情告诉他崽,但没办法,他崽孝顺,非管他要名单,不给还不高兴,那他能怎么办嘛?
“这帮人骨头真的好软哦。”
太子殿下正嘀嘀咕咕地跟她爹吐槽,“我把人抓起来,也没说要上上刑呢,就一天天哭天喊地的,甚至还妄想通过把别人供出来的法子来戴罪立功、保全性命。”
也不想想,可能吗?
“不过还真别说,骨头软是软了点,记性却很不错,还真供出了不少名单上漏下的人。”
要么是当年没出面、只是躲在背后挑唆几句的,要么是当年涉事的长辈在去世前给孩子改名换姓了的,都有。
应当是知道嬴政回秦就开始警醒,听说他当上太子、秦王就开始惶恐,这些年秦赵交战,怕是一直都陷在惴惴不安的忧惧惊怕之中。
放过是不可能放过的。
她为人子女,才不会去管他们欺辱年幼的嬴政,是纯粹心理变态,还是因为当年长平之战、邯郸之围的仇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