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六零年代好日子 第113节(2 / 3)

是都回来,离得近的喜儿当天就回婆家了,离得远的立平立安有时候一年都不回来一次。

韩老二倒是有些意动,他和大哥家不同,大哥家就一个儿子还在外地,自家的建国和建设都在市里工作,隔三差五就回来一趟,以前孙子辈还小,跟大人挤一屋,现在孙子们眼看着一天天大了,是要分开住了,多盖点屋子好。

“云海市有海有码头,发展潜力大得很,你看市区都扩建到村前头了。”

可不是吗,以前离市中心要走半小时,

现在这条路上盖了两间工厂,两间工厂又有那么多工人、工人家属,还新建了工人新村,

村上的人屋前屋后种的蔬菜吃不完的往工人新村菜场门口一摆,很快就能卖完。

“哥,村西边在盖百货批发市场吗?”珍珍又说:“这市场我看盖的可大了,感觉没几个月就能完工了。”

“是啊,那边村子拆迁了,家家都住楼房了。”韩老大语气艳羡。

“虽说是楼房,可那么点地方够干什么,连种菜都没地方种,就一百二十平的面积,两层楼也就最多十间屋子。”韩老二知道的更多些,不屑说道:“我们这前前后后的多好,两百来平呢。”

珍珍:“我准备也盖楼房,等那边市场盖好了,总有外地人过来做生意租房子住,或者是租仓库放货,那边我看了,都是门面房,没什么仓库。”

“那还等什么啊,不仅盖,还要往大了盖。”哥俩也不是啥笨人,一点拨就明白了。

“我盖,在上面加盖一层,当时地基打的深,加盖没问题的。”韩老二说道,村上有几家条件好的就是加盖的,质量挺好的。

“不行,地基打的再深,也不是按照楼房标准来的。”珍珍可不想让哥几个住危房,他们房子倒了自己房子也会受到波及。

韩老二就有些犹豫,他手里没那么多钱,以前在老村上地多,工分值钱,手里攒了点钱。

后来拆迁到这边村上就只能拿点死工分,他们自己年纪也不大,不好意思跟儿子要养老钱。

“我有同学家是做建材的,沙子、水泥、瓷砖、玻璃、油漆都有,这些你们可以欠账,其他的砖瓦钢材什么的就得去买了。”这些在珍珍小镇里都有很多。

韩老二听到这话松了口气,他刚刚都打算盖房子钱让两个儿子出,反正这房子以后也是要给他们的,现在不用了,等房子盖起来,租出去,就有钱还盖房子的钱了。

韩老大自己手里有钱的,他是煤矿退休的,有退休金,缺的话几个儿女凑凑也就够了。

珍珍跟大哥二哥商议了一些细节,让他们去找建筑队,等天气暖和起来好开工的时候自家也先盖,盖完了以后挨个给大哥和二哥盖,三哥和四哥的房子估计也会盖,就算他们不盖等以后见到他们几家收租就会自己要求盖了。

“妈,我带你去北京玩玩吧。”

“哎呀不去不去。”小闺女上大学的时候她去过北京了,看了北京的几个景点,没什么吸引她的了,大城市无非是楼房高点,人多点洋气点,还是她自己的家舒服。

“我那边房子也弄好了,可大可好了,以前是王爷住的,想不想去看看?”

“好好好,那我去看看。”王红芬没拗过珍珍,那王爷啊,可是以前皇帝的亲戚呢,她出生的时候还算是清朝呢,没两年就是民国了。

“那等五月份的时候我过来接你,那会天气不冷不热正正好。”也正好趁着老两口不在家,让哥俩帮她把房子盖了。

六月底北京胡同里,王红芬一早起来就嚷嚷着要回家,

“马上就走。”珍珍院子里停了两辆车,一辆是自己的吉普车,另外一辆是包的邻居家的车,五个孩子还有三个大人,一共八个人加上物品赛的满满的。

韩铁柱晕车的,珍珍这次就带着两辆车的人先回村上,几人下车后,

韩铁柱和王红芬有些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家,

五层外墙贴着瓷砖的楼房气派极了,

王红芬瞧了瞧这楼房的前后左右,位置没错啊,闺女就说家里孩子多要盖楼房,怎么会盖这么高呢,

住不完根本住不完,打扫卫生也得累死。

推开大门,里面没有她想象中那么昏暗,中间是空空的采光天井,天井最上面是钢化玻璃封顶,另外安装了活动玻璃窗透气。

整个地基没留一点种菜的地方,全变成了楼房地基盖房子了,

除了中间一块天井的地方,周围盖了一圈的房子,这得大几十间吧,

老两口一脑门子的问号,不明白为什么要盖这么多房子,

“妈,爸,你们还是住在东屋里。”

主卧装修是他们喜欢的中式风格,

里有一个小小的隔间,里面放了抽水马桶,这样他们起夜的时候可以不用出屋了。

老两口可满意了,东摸摸西摸摸,

其他几间客房没有独立卫生间,

只能在一楼的公共卫生间上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