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卫家女 第112节(1 / 3)

加入书签

卫蔷问正对着自己“祭拜”的裴盈。

小姑娘抬起头,摇了摇小脑袋。

“我没有站错,元帅……我拜一拜您,您能不能让我阿父平安回来?”

说着说着,小姑娘圆滚滚的眼睛已经红了。

想起在西北的裴道真,卫蔷轻轻拉住裴盈的手,抬手从袖中掏出帕子去给她擦眼:“阿盈,你放心,你阿父在夏州要做大事,我还派了五千精兵去保护他,他定然能平安回来。”

赵启悠和裴从越拎着东西进了院中,就看见卫蔷蹲在地上在安慰裴盈,脸上有些无奈,还带着浅浅的笑。

拳头瞬间攥紧又松开,赵启悠让自己的脸上露出了坦率的笑脸:“早知定远公在,本王就早些来了。”

崔瑶笑着说:“元帅,昨日阿七就传信来说今日要来看望妹妹,临江郡王是来看我的。”

裴从越确实是来看妹妹的,阿父阿娘都不在眼前,他自然要担起当大兄的责任,不仅带了一身新衣,一对巧手大娘以棉做得绒花,还有一只纸糊的兔子灯。

卫蔷连忙对小姑娘说:“阿盈快看,你大兄拿了一只小兔子来。”

看见那盏灯,裴盈瞪着眼抽泣了一下,还是伸手接了过来。

卫蔷心里暗暗松了口气,站起身笑着对裴从越说:“我本想请你们一起过节,没想到先被这些小姑娘给劫来了。”

一双眼端详了自己的妹妹,裴从越郑重行礼道:“我这兄长虚长几岁,不能照顾妹妹,劳烦元帅与崔教授费心了。”

“阿盈乖巧懂事,从来不让人费心,哪用阿七你这般行礼。”

赵启悠也在一旁说:“裴七,你可别把你妹妹还当个孩子,她如今是北疆的官身,说不定来日也能镇守一方,又或者如那博望侯一般持节远行,岂不是光耀门楣之事?”

“持节远行?”崔瑶看看素来少言的小姑娘,怎么也想不出她如何会是个女张骞,还是笑着说,“若真有这一日,阿盈定是会青史留名,到时还要记一笔,同光八年正月十五上元节,举着一柄小兔儿灯哭肿了眼睛。”

小姑娘空着的那只手用力擦了擦脸,勉强说:“没哭。”

她哥哥在一旁看着,忍了忍,还是笑出了声。

好吧,这方是亲大兄的模样。

卫蔷对两个还未及冠的年轻人说:“正好煮了些胡麻糖圆子,郡王要是不嫌弃就一起吃一些,一会儿我还得出城一趟,今日这些姑娘要去街上观灯,阿七,你与清歌和雨歌,还有一会儿来的新歌一并护送她们。”

“是,元帅!”

她又看向赵启悠,笑了下,说道:“郡王今日若是无事,晚上与我一起去军营看看?”

赵启悠自然是愿意的。

胡麻糖圆子外皮糯口弹牙又有两分嚼劲,香甜至极流淌而出,烫得人五官乱飞也不肯张开嘴透出半分香甜。

卫蔷到底是不爱吃甜的,吃了六七个就啃起了胡饼,一群小娘子们却喜欢得不得了,连着崔瑶都多添了几颗,要不是念着江米不好克化,只怕满满三陶锅都不够她们吃的。

吃过了这一顿,天色也开始暗了下来。

卫蔷牵了匹马准备出城。

崔瑶知道她怕是要去军营中过夜,非让她将雨歌一并带去,还特意让人去元帅府取了裘衣让她穿上。

坐在马上缓缓往城外走去,看着各色灯笼已经都挂了出来,卫蔷笑着说:“麟州荒僻,郡王待了这几日,可觉得烦闷?”

“不会不会。”同样骑着马的赵启悠连声道,“我在东都也多是呆在王府里,最多去神都苑或者宫里,还真没见过百姓都是如何度日的,这次来了麟州,着实是大开眼界。”

“麟州可称不上让郡王大开眼界,不过是一些百姓艰难度日罢了。”

有挂灯的人不小心失了手,要挂上屋檐的灯从木杆头上落了下来,卫蔷伸手接住,递回给了挂灯人。

那人惊喜万分,大声说:“多谢元帅!”

卫蔷对他摆摆手,继续往前走。

赵启悠在一旁静静看着,忍不住问卫蔷:“刚刚那人从前也是定远军吗?”

“定远军?”卫蔷愣了一下,笑着说,“应该不是,他身上并无残疾,应该不是定远军退下来的老兵。”

赵启悠一怔,看着那些粗陋的花灯,他说道:“前日我见了一位卖豆腐的宋嫂,她说她从前是定远军。”

“卖豆腐的宋嫂?是不是住在安宁街?我知道,她从前是承影部的大队长,分管百余人,后来被蛮人一箭射穿了肺,好歹捡回了一条命,也不能再当兵了,就收养了一个女儿,种种地,卖卖豆腐,闲着的时候前在麟州府兵当训官。”

赵启悠瞪大了眼。

他没想到自己随口说了一个人,卫蔷竟然真的知道,不仅知道,还将她的过往与如今说得一清二楚。

看看他的神情卫蔷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像她这般做到大队长还活到如今的,整个北疆不超过五十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